
金融商品市場趨勢是有週期性的,大致上可分為牛市、熊市、盤整三種狀態。可簡單理解牛市就是大趨勢上漲,熊市就是大趨勢下跌,而盤整就是沒有明顯上漲下跌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牛市叫牛市呢?我特別為大家查了一下,說法很多,其中一種是「因為牛的眼睛是向上望」,沒錯,就是這麼荒謬。
那熊市呢?有一種說法是「熊的性情悲觀,雙眼經常朝下,在攻擊時會用熊掌向下拍擊對手。」我猜這些金融家肯定看了很多動物的眼睛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吧!辛苦辛苦。
對市場趨勢分類有基本認識後,多數人可能判斷目前市場處於熊市或是正在進入熊市,要確定目前是否為熊市首先要了解熊市的特性。
目錄
熊市定義與特性
每個人對熊市的定義不同,但普遍被大家提到的共識是從高點下跌超過 20%市場即進入熊市,有時會看到市場自高點下跌 20%時會有無形的支撐,因為這個價格如果被跌破,可能會讓市場情緒轉變,所以多空雙方常在此位置會有攻防戰。
而對我來說,除了下跌趨勢外,下跌期間以及市場情緒才是判斷熊市重點。像是 2020 年疫情剛爆發時兩個月內下跌超過 30%,當所有人都覺得要進入熊市時,FED 硬是把市場在三個月內將市場帶回牛市。
我認為一個熊市週期至少會持續一年以上,可參考 2000 年科技泡沫與 2008 年金融海嘯,如果要再早一點的例子可以參考 1929 年美國大蕭條和 1970 年代石油危機。

而市場情緒進入熊市這點可以用「講故事」來判斷。在牛市,資金充裕、市場參與者情緒樂觀,任何會講故事或行銷能力很強的公司或項目很迅速就能募到錢、市值衝上天。
但在熊市,沒有人在乎一家十年後可以帶大家上太空的公司現在估值很便宜,或一項未來能改變人類金融系統、行為模式的科技價值多少錢。
接下來談談熊市的特性,首先,熊市除了劇烈下跌時成交量稍大,其餘時間沒什麼人在市場交易,使價格波動性很大,時常瞬間下跌一大段之後又馬上回彈,不像牛市時參與者多,市場訂價效率較穩定。
再者,熊市市場處於下行趨勢,短線價格碰到長期趨勢線有較高機率下跌,與牛市正好相反。最後,身旁的人聊天內容不再是股票等風險資產,也與牛市相反。
所以現在是熊市?
是的,我認為我們目前已經處於熊市,且未來一年仍會在熊市的機率偏大,原因可以很複雜,但我這邊分享一個簡單的邏輯給大家參考。
2020/3 疫情爆發後重創全球經濟,但各國政府瘋狂印錢、降息,讓市場流通的貨幣及信用借貸大幅增加,迫使風險資產價格上漲;但現在情況相反,FED 升息、縮表、回收流動性、提高借貸成本,就算經濟狀況良好,風險資產價格也必須下降。

以目前情勢,要維持牛市的唯一可能就是通膨問題短期內被解決或目前世界上的不確定性都消除,不確定性包括但不限於俄烏戰爭、貿易反全球化使糧食能源短缺、疫情導致供應鏈量能大減,但我認為這些問題大概率解決不了。
知道我們目前在熊市又知道熊市存在下跌趨勢,是否應該把所有資產都賣掉換成現金,甚至開槓桿做空市場?我會建議大多數人不要這麼做,除非你是能夠影響國家級政策的人或被交易之神選中的天選之人。
因為就像上一節提到的,熊市價格走勢比牛市複雜難控制,也很難預測什麼時候是熊市的底,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熊市該有的心態
- 活著最重要!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金融市場如一個大賭場,只要留在場上都有機會可以翻身,最怕輸了借錢繼續賭,到最後沒機會翻身。
在牛市基本上除非是失心瘋的開槓桿,或瘋狂短線交易,不然很難把資產賠光,但在熊市只要稍微凹個單、開槓桿加碼攤平,資產歸零也只會是一瞬間的事情。
- 忘掉曾經的身價
我們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的某個時刻,不要後悔沒有在高點賣出手上持有的資產,這會使我們覺得現在才賣掉手上的資產很像傻子。
但事實是,沒有人知道高點何時會出現,我們能控制的事情是判斷此時此刻手中的資產是否有值得我們繼續持有的理由。別再回想過去了,這跟做白日夢沒兩樣。
- 現金的重要性
這點指的不是現金在熊市才重要,在牛市同樣要考慮清楚。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除非市場有結構性的轉變,否則熊市就是不停的跌,手上保有現金才能抄底,但記得要考慮在歷史極端狀況下,市場可能發生的情境,除了價格之外還要考量投資期間,不要無腦逢低 all in 抄底。
第二,持有現金可以讓生活花費保持彈性,甚至產生現金流,可以讓我們的情緒比較不會受到市場漲跌影響,避免發生投資上的錯誤決策以及降低日常工作效率。
- 專心工作吧
想要在熊市賺到超額報酬會比牛市難,倒不是說熊市賺不到錢,而是單位獲利需要付出的努力會比較多,相比之下,原本擅長的工作說不定賺錢的效率還比投資高,所以倒不如專心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今年波克夏投資者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在最近的通貨膨脹環境中,有什麼資產比較安全能夠抗通脹?巴菲特老爺子回答:「你的技能最能抗通脹。」
- 眼光放遠保持樂觀
無時無刻都要保持樂觀,這邊給大家一個概念,自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每次熊市都不超過 2.5 年,假設現在已經進入熊市,那麼以歷史來看這個熊市頂多再維持 2 年。
熊市的資產配置
根據我上一篇文章,熊市資產配置大致可以簡單分為現金、短線交易投資、樂透、長期投資,以下一一分析其內容與比重分配。
- 現金
為法幣等值流動資產,不論是放在銀行、券商、加密貨幣穩定幣,只要是安全、價格無波動且能一兩天內拿到手上使用的資產都可以算是現金類別。
配置的優先度最高,必須先決定此類別。配置比例的部分取決於工作收入及穩定度、風險承受度、對未來的預期、還有自己屬於哪類型的投資者。
工作收入高又穩定的人現金配置相對低;風險承受度(如年紀、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等)較高者現金配置相對低;對未來預期熊市可能很早結束的人現金配置相對低;積極型投資者現金配置相對低。
反之現金配置相對高,高低因人而異,如果資產還不是很高的話可以考慮先使用絕對數字,再回推總資產配置比例。
建議配置比例:20%~80%
- 中短期投資及交易
多數人平常在股市、商品、期貨交易及炒幣的部位,目的為買低賣高、1 年內操作頻率高於 2 次都屬於此類別。
決定現金配置比例之後,可以與長期投資一起考量此部分的配置比例。配置比例取決於工作型態、對市場熟悉度、關注研究市場意願。
工作型態自由有多餘時間可以研究市場且有意願者可提高配置比例;對市場熟悉度及交易敏銳度高者可提高配置比例。反之沒時間研究市場且不熟悉市場者應該降低配置比例以及交易頻率。
建議配置比例:0%~60%
- 長期投資
資產持有時間高於 1 年以上,通常購買商品後拿來收利息、股息、房租,或甚至拿來當抵押品(風險要注意)。
決定現金配置後,與中短期投資及交易分配剩下的資金,對我來說長期投資的部位可能會與現金部位重疊,因為長期投資除了買好放著之外,也可以利用大家都聽爛的 DCA(Dollar Cost Averaging)策略。
DCA 也稱作定期定額或跌多深買多少這種左側交易策略,所以會這部分也會保有一部分的現金等著進場,但這個時候與現金的比例一定要分清楚,不可抄底抄到欲罷不能。
只要投資期間拉長至 10 年以上、選擇定期定額投資安全如大盤指數類的商品,歷史回測 100%獲利且跑贏通脹。
但在此特別提醒幣圈朋友,除了 BTC、ETH 外,現在市值前 20 大的加密貨幣都不一定屬於此類安全投資標的(但仍可少量配置,高風險高報酬配置),圖 3、4 列出 2013 年與 2017 年比特幣高點時,市值最大的 20 個加密貨幣項目。
建議配置比例:20%~80%


- 樂透
如果以上 3 項都配置完後,還有多餘的資產的話可以考慮這個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類別,例如投資爆發力高的早期項目(但歸零的可能性也高),或是使用高槓桿玩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買方。
但上述策略都是要有一定熟悉度的人才能操作。長期而言,這種策略期望值不高甚至是負值,所以總體而言不建議配置資產在此類別。
總結
我認為我們目前整體金融市場處於熊市階段,除非能解決俄烏戰爭、供應鏈、糧食及能源出口限制等問題,讓通脹不確定性消失,否則以現在各國財政及貨幣政策而言,風險資產價格沒有重回牛市的理由。
熊市該有的心態主要有 5 個,分別是:
- 活著最重要!
- 忘掉曾經的身價
- 現金的重要性
- 專心工作吧
- 眼光放遠保持樂觀
如果不知道如何應用在自己身上,這邊提供個例子。我是個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風險承受度高、對未來市場預期不太樂觀但積極型投資者,同時我也是工作型態自由有多餘時間可以研究市場且有意願者,更可怕的我還是個愛賭之徒。
所以我在目前熊市的資產配置大致為 30%現金、30%中短期投資交易、30%長期投資、10%樂透,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