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4 年前的平台幣大戰,現在還會有 10 倍空間嗎?

OKB 龐大銷毀背後,平台幣賽道又要開戰了嗎?

回憶 4 年前的平台幣大戰,現在還會有 10 倍空間嗎?
回憶 4 年前的平台幣大戰,現在還會有 10 倍空間嗎?

敢燒掉錢的人,才有機會印新錢。

昨天下午,OKX 在市場上投下了一顆重磅消息 —— 一次性大規模銷毀 6,525 萬枚 OKB,市值以現價計算高達數億美元。公告發布後,OKB 價格迅速拉升,短短時間內漲幅超過 100%,在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中瞬間成為焦點。這樣的波動,讓不少投資人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作者:Jaleel 加六、林晚,BLOCKBEATS

市場的聯想很快就回到四年前 ——2021 年,那場轟動一時的「平台幣銷毀大戰」。當時,交易所間用真金白銀回購並銷毀自家平台幣,不僅減少了市場流通量、製造了稀缺性,還透過這種方式向外界傳遞獲利能力和業務成長的訊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激烈的軍備競賽:一次次銷毀公告推動著幣價攀升,也推動著市值排名的重新洗牌。

如今,當 OKB 再次打出大規模銷毀的動作時,市場的情緒與記憶同時被點燃。不同的是,2025 年的產業環境早已不似當年 —— 全球監管更加嚴格,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模式和生態佈局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問同一個問題 —— 在今天的平台幣賽道上,是否還可能出現像 2021 年那樣的十倍行情?

復盤 2021 年平台幣銷毀大戰

我們把時間軸倒回四年前。

2020 年底到 2021 年初,加密市場迎來史詩級牛市。比特幣突破 2 萬美元關卡後持續攀升,以太幣重回千美元區間,帶動山寨幣板塊全面爆發。大量投機資金先湧入價格低、波動大的山寨幣,推高短期漲幅,市場情緒迅速點燃。

隨後,隨著山寨幣獲利資金的兌現與回流,交易所的成交量和利潤被顯著推高。

這時,平台幣具備了「後漲」的條件:多頭市場帶來的高利潤,使交易所有能力大規模回購並銷毀代幣,減少流通量、製造稀缺性;而市值管理的需求,又讓交易所樂於用銷毀來向市場展示實力。

頭部平台敏銳捕捉到這個機會,把銷毀當作品牌競爭與投資人信心博弈的利器。

一場由山寨幣熱潮催化、由交易所利潤加持的「銷毀秀肌肉」就此開場,平台幣在行情中完成了從「補漲」到「領漲」的位置轉換。

在那場銷毀大戰裡,沒有人願意當沉默的旁觀者。

各大交易所的動作頻率、規模、花樣,幾乎和價格曲線一樣刺激。為了在市值榜上佔據更高的位置,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向市場展示實力 —— 有的猛攻一次就震撼全場,有的選擇穩定節奏建立信任,有的直接在二級市場硬剛,有的則靠高頻刷存在感。

最終,戰場上逐漸浮現出四個風格迥異、各自代表一種打法的陣營:BNB、HT、OKB 和 FTT。它們不僅塑造了 2021 年平台幣的格局,也為後來者提供了可供模仿甚至改良的樣本。

在那場硝煙瀰漫的銷毀大戰中,BNB 是第一個開火的大砲。

2021 年 4 月,Binance 一次燒掉 1,099,888 枚 BNB,以當時價格計算高達 5.95 億美元,直接刷新了加密史的單筆銷毀紀錄。這不僅讓流通盤驟減,更像是在向市場示範什麼叫做「利潤兌現的速度」。緊接著,CZ 又拋出更激進的信號 —— 提前完成 1 億枚的銷毀目標,並引入自動銷毀機制,讓這一動作變成可持續、可預期的利好。這樣的大手筆與穩節奏,讓 BNB 在那一年的牛市裡從 37 美元一路攀升至 690 美元,市值殺入全球前三。

與 BNB 類似,HT 的上漲並不是第一波領漲,而是經歷了「山寨幣先漲 — 平台幣後漲」的節奏。 2021 年 1-2 月,資金主要流向熱點山寨幣,等這些資金回流到交易所利潤和平台幣上時,HT 才迎來集中爆發。從 2021 年 1 月初約 4 塊,到 5 月高點接近 39 塊,漲幅接近 10 倍。

OKB 則選擇了更直接的路線。它取消了中間的回購環節,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並銷毀。這種打法像是把子彈直接打進價格曲線裡,一方面減少了投機者提前埋伏的空間,另一方面也能在公告瞬間製造顯著的市場衝擊。 2021 年全年,OKB 共銷毀近 3,000 萬枚,價格從個位數直奔 40 美元,牢牢佔住了第二梯隊的位置。

圖片來源:CCTV 採訪視頻

而 FTT 作為新秀,顯然不願在節奏上輸給老牌對手。 FTX 選擇了高頻出擊 —— 每週回購銷毀,將交易手續費、槓桿代幣贖回費、期貨資金費等收入全部納入彈藥庫。這樣的節奏感,讓它在 2021 年的牛市中一直佔據話題中心,價格最高衝到 85 美元,僅次於 BNB 和 OKB。但這套模式高度依賴交易量,一旦行情逆轉,火力就會枯竭。果不其然,2022 年交易所暴雷,FTT 的故事戛然而止,從明星跌成廢墟。

整場銷毀大戰的火力集中在 2021 年初至春季的前四個月。

1-4 月間,BNB、OKB、HT、FTT 等平台幾乎隔三差五拋出創紀錄的回購與銷毀數據,單次動輒上億美元,配合牛市高成交量,幣價一輪接一輪拉高,市場情緒被持續推向頂點。

進入 7-9 月,銷毀節奏依舊,但規模較上半年縮減,公告更多是維持預期,幣價反應趨於溫和,進入餘溫期。到了四季度,隨著 BTC、ETH 轉入調整,交易所成交量明顯下降,銷毀的規模和頻率雙降,新聞效應也難再帶動平台幣強勢上行,熱度迅速回落。

最終,這場持續近一年的銷毀軍備戰,不僅在價格曲線上留下了陡峭的峰谷,也重塑了平台幣的江湖格局。 BNB 以火力與節奏的雙重優勢,穩坐絕對龍頭;OKB 以穩健的機制和乾脆的執行,牢牢佔據第二梯隊的位置;而 FTT 雖然在牛市中一度風頭無兩,卻因模式過度依賴交易量和外部環境,在 2022 年轟然倒塌,成為平台幣歷史上的警示案例。

這場大戰的餘波延續至今,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清醒的註腳──在平台幣的世界裡,能燒得起,更要活得久。

2025 年暴漲的那些平台幣

平台幣的漲勢,往往不是線性爬升,而是「階梯式」跳躍:平時看似波瀾不驚,一旦觸發關鍵事件(巨額銷毀、重大產品上線、牌照落地、生態爆發),價格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陡峭拉升,然後在新台階上構築新的價格中樞。

在過去的多個週期裡,這種「超級暴漲型」的平台幣幾乎都有一個共通的劇本:

先鋪路 —— 提前在生態、產品、合規等方面打基礎;再引爆 —— 透過一次大規模動作點燃市場,例如 BNB 的 Alpha 上線、OKB 的巨額銷毀、BGB 的雙生態閉環;趁勢擴張 —— 在價格新高位不斷釋放新的利好,維持熱度和資金流入。

2025 年,我們可以看到 BNB、OKB、BGB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繹這套邏輯。

1、BNB

從 2023 年初約 250 美元,到 2025 年突破 800 美元,BNB 在兩年裡實現了超過三倍的漲幅。


這一輪上漲的主線,很大程度是由 Binance Alpha 引爆的。

過去大半年,Binance Alpha 成為幣圈最大流量池。在 Alpha 頁面上,用戶可以透過完成任務、質押 BNB 等方式參與早期專案的 IDO,有機會在專案上線前獲得代幣抽籤資格,散戶每月從中可獲得的收益已遠超普通白領工資。

但 Alpha 並非孤立存在的產品,背後串聯起的是整個 BNB Chain 上的鏈上操作場景:Alpha 不僅提供任務和抽籤機會,也是引導用戶深入 BNB Chain 鏈上探索的流量入口。

用戶從被動的「屯幣、抵扣手續費」轉向「鏈上原住民」—— 學習用 Binance Wallet 、Pancakeswap 等各種鏈上生態做 Swap、LP、借貸,甚至炒 meme、做合約,成為真正的「BNB Chain 原住民」。這項操作習慣的轉變正是 BNB 在這週期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自 2024 年初以來,BNB Chain 不僅在協議層迎來 Pancake、Lista、Four.meme、Aster 等核心計畫的爆發,全網基礎指標也同步攀升。

新手閱讀:《 幣安 Alpha 是什麼?怎麼玩?

各公鏈在周度 DEX 交易量中所佔份額的演變,其中深藍色區域代表 BNB Chain,資料來源:Dune

從這張堆疊面積可以看出,BNB Chain 在過去一年已經從「穩健的追趕者」躍升為交易量最大的公鏈。此外 Maxwell 升級後也帶來新的突破,作為 BNB Chain 今年以來的第三次網路核心升級,出塊時間從 1.5 秒再度縮短至 0.75 秒,鏈上響應更為迅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BNB 完成了從「平台幣背書」到「生態價值載體」的角色進化,更實現了在多鏈格局中的絕對主導。

而從更大的金融市場角度來看,BNB 在傳統圈也吸引了各大機構正將數十億美元的策略押注化為鏈上儲備與資本增厚,成為囤幣美股的一大選擇。

這條從平台權益到生態主幣、再到機構儲備資產的演化路徑,正是過去兩年 BNB 一路上漲的主因。

🌟 限時活動:幣安 USDC 活期最高 12% 的年化收益

2、OKB

從 2023 年到 2025 年來的兩年,OKB 從 $28 上漲至 $110。

這兩年裡 OKX 最明顯的主線有兩條,一是強化全球牌照佈局,二是加速 Web3 工具建設,例如 OKX 錢包。

2023 年,OKX 在法國成立子公司,建立土耳其辦事處,在杜拜攻堅監管許可,積極發布儲備金證明、增強透明度。而 2024 年到 2025 年牌照矩陣迅速完善,取得新加坡 MAS 支付機構牌照、杜拜 VARA 完整營運許可證,成為首批獲 MiCA 牌照的加密交易平台。

同期,OKX 將錢包產品打造成策略核心,從「平台功能」跨入去中心化入口:2022 年推出 Web3 錢包,支援多鏈資產管理、NFT 和 DApp 功能。 2023 年錢包增加「授權歷史分析」功能,提升使用者安全可控性。最明顯的成長在比特幣生態爆發時期,成為了 Ordinals 交易市場核心管道:2023 年交易額超過 10 億美元,佔市場 91.7% 份額。接著,OKX 也推出了獨立的 OKX Wallet 應用,支援 130+ 區塊鏈,每日交易額累計超過 10 億美元,每天新增錢包達 50 萬個,總託管資產逾 445 億美元。

2025 年,是 OKB 漲幅最猛的一年,尤其是在宣布「巨額銷毀 OKB」的那一天。這是 OKB 史上的第 29 次銷毀,也是最後一次銷毀。手筆之大,幣圈罕見。

8 月 13 日,OKX 宣布一次性銷毀歷史回購及預留的 6,500 多萬枚 OKB,改用智能合約自動銷毀未來進入黑洞地址的全部 OKB,徹底停止人工銷毀。

這意味著 OKB 的總發行量將永久鎖定在 2,100 萬枚,與比特幣同量級的稀缺設定。

「巨額銷毀」的消息一發布,市場瞬間推出。 14:15,OKB 開始加速拉升,14:40 觸及 99.27 美元,漲幅 112%;僅用時 25 分鐘,價格實現翻倍。隨後多空賽局加劇,OKB 繼續上攻,在 15:00 左右最高觸及 134 美元,單小時最大漲幅高達 186%。

OKB 的總共 29 次銷毀

伴隨著「巨額銷毀」的是X Layer 升級,這是OKX 在公鏈策略上的「第二顆引線」。

X Layer 是其基於以太坊、由 Polygon CDK 提供技術支援的 zkEVM Layer 2 網路。升級後的 X Layer 將實現吞吐量提升至 5000 TPS;Gas 成本降至接近零;安全性與以太坊主網相容性全面增強。

而 OKB 將繼續作為 X Layer 唯一的 Gas 及原生代幣,在支付交易費、鏈上治理、生態激勵等方面提供核心價值支撐。這意味著 OKB 的鏈上需求與平台外部價值綁定將進一步加深,從純粹的 CEX 平台幣,向去中心化的「公鏈 gas」過渡。

新手閱讀:《 Web3 錢包是什麼?OKX 與幣安的 Web3 錢包教學介紹

這個轉向也能從「OKX 赴美 IPO」的傳聞中找到一些微妙的訊號。

川普上任後打開了加密產業的 IPO 缺口,OKX 考慮赴美 IPO 是一件「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事。 6 月 23 日,根據 The Information 加密記者 Yueqi Yang 披露,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OKX 在今年 4 月重返美國市場後,正考慮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

BiyaPay 分析師觀點認為,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經階段:過去的「野蠻生長」已難以為繼,若想贏得全球金融機構與用戶信任,合規上市是一種理性選擇。 SEC 等監管機構的介入雖意味著更多約束,但同時也將推動整個加密產業走向透明、穩健與資本化。

而對 OKB 來說,這將是一次身分重塑。

為了減少證券屬性受限於美股上市要求,OKB 的路徑一定是作為公鏈層面的 gas,從而轉型為去中心化生態中的一環,盡量去除與 CEX 之間的綁定關係。

新手閱讀:《 OKX 出金入金台幣教學

3、BGB

從 2023 年初的 0.20 美元,到 2025 年站上 5 美元,BGB 在兩年內走出了幾乎 25 倍的曲線。

Bitget 的打法與 OKX 更接近。 BGB 的上漲,也不是單一事件的爆發,而是平台策略、生態綁定與使用場景擴張的持續疊加。

2025 年,Bitget 在平台幣上的核心動作,是提速銷毀 + 收入回購。

過去的 BGB 銷毀多按季度節奏進行,而今年他們直接提高頻率,並將部分手續費收入直接用於回購 BGB,然後進入銷毀池。這種透明、永續的通縮機制,直接把平台的交易活躍度與幣價預期掛鉤。

同時,Bitget 推出了 Launchpad + 質押挖礦的雙模式。 Launchpad 提供早期專案的搶先參與機會,用戶質押 BGB 便能獲得配額。而質押挖礦將 CEX 用戶的資產留存與鏈上挖礦收益結合,讓持有 BGB 不再只是「屯幣等待」,而是持續產生收益的資產。

更關鍵的是,Bitget 把自家皮夾也拉進了這個閉環。

Bitget Wallet 升級後,BGB 與積分體系互通,錢包用戶在鏈上 Swap、跨鏈、參與 DeFi 時,可以直接賺取或消耗 BGB 積分。這一步,讓 BGB 的使用場景延伸到了交易所外部,把平台幣的價值錨從單一的 CEX 內部,擴展到鏈上的真實需求。

這種「內外兼修」的打法,使得 BGB 在 CEX 平台幣的競爭中走出了一條獨立路線:

內部用 Launchpad 和質押鎖定流動性,外部用錢包和鏈上積分製造消費場景,再輔以高頻銷毀做價值支撐。從價格曲線來看,BGB 並不是靠單次利好拉升,而是透過每季都能落地的新動作,不斷疊高市場的預期。

這似乎也是為什麼在同類平台幣中,BGB 能在 2025 年維持高 Beta,同時不失穩健上漲的原因。

新手閱讀:《 Bitget Wallet 是什麼:操作教學、詐騙可能性、DEX 聚合

平台幣賽道不會休戰

回看 2021 年,那場「銷毀大戰」用真金白銀砸出了市值、砸出了格局;四年後,平台幣依然是交易所最鋒利的武器 —— 它既能製造稀缺與 FOMO,又能在生態擴張中發揮真實的使用價值。

不同的是,2025 年的平台幣不再是單純的手續費抵扣券,而是在全球牌照、鏈上生態、資本市場三條戰線同時作戰的複合資產。 BNB、OKB、BGB 各自的上漲路徑,正是這一輪演化的樣本。

這會不會是新一輪 CEX「軍備競賽」的起點?

沒人能給出確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賽道裡,從來沒有真正的休戰 —— 誰能燒得起、撐得住、跑得快,誰就能在下一次行情裡,把對手甩在身後。

畢竟,在逐漸內捲化的 CEX 賽道裡,重要的不只是銷毀流通來提升幣價,還有競爭對手的機會。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