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一週裡,大家的目光齊齊聚焦在杭州,“2021 世界區塊鏈大會”在 7 月 24-25 日舉辦。本次大會彙集了全球各地的區塊鏈從業者和愛好者,針對區塊鏈的“無限未來”進行暢談和分享。
Avalanche 雪崩協議受邀參加大會,與各行業的投資和研究機構、媒體、大咖、開發者和用戶做了兩天酣暢淋漓的分享,雪崩亞太區負責人 Wilson 更是作爲特邀嘉賓圍繞“公鏈和 Web3.0”做了重要的主題演講。
這次相聚,市場洞察、行業觀點、趨勢預測,前沿技術藉此機會產生了各種碰撞,雪崩帶來的精彩,我們用此文爲你回顧。
“ 沉浮”酒會,拉開交流的序幕
在 7 月 23 日晚,Avalanche 雪崩協議還在杭州教父酒吧組織了一場“沉浮”主題酒會,主題和區塊鏈 10 多年來的發展契合,隨著市場的沉浮,卻總有些人和事物砥礪前行,不斷發展。

2021 年更是如此,從年初的大勢所趨到年中的波瀾起伏,再到近期行情回暖的趨勢,各類區塊鏈項目及應用都在快速發展。無論行業如何起伏,潮水的方向終究在這裏的每一個人,行業的每一家企業,區塊鏈領域的每一份子手裡。

7 月 23 日,颱風還未靠近,伴隨著運河的陣陣浪潮,酒會在微醺的傍晚開始,以酒和美食爲媒,暢聊當下行業發展,與同行商討合作,對雪崩協議進行深入瞭解。現場準備了多種酒水飲料和海鮮美食,讓大家能夠在暢聊的同時也不忘享受美食美酒。


此次酒會以區塊鏈發展和雪崩協議爲主題,爲在場的行業夥伴提供了對接合作通道以及瞭解雪崩協議的途徑。雪崩協議將繼續和更多的優質企業進行合作,尋求共贏。

大會主題演講:公鏈在完成基礎設施後要開始做生態
7 月 24 日,2021 世界區塊鏈大會正式開啓,Avalanche 雪崩協議受邀參加了大會第二天的 Web3.0 論壇分享,亞太區負責人 Wilson 在論壇中作了《技術驅動還是資本驅動的公鏈生態之爭》的主題演講。
Wilson 表示,Avalanche 雪崩協議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信息,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效率,真正的可擴容性,需要速度、安全以及可擴展性,而公鏈在完成基礎設施後,下一步就要做生態。
以下爲演講原文:
大家好,Avalanche 雪崩協議亞太區負責人 Wilson,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來到現場。或許雪崩對於大家來說還有陌生,但其實這個項目在 2018 年已開始籌備,去年共獲得 6,000 萬美金的融資。今天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讓大家對雪崩協議—— 一個新生態的高性能公鏈有一個基礎的瞭解。

爲什麼叫雪崩?雪崩是由康奈爾大學教授、IC3 聯合創始人 Emin Gün Sirer、計算機學者 Kevin Sekniqi、Facebook Libra 協議 HotStuff 共識第一作者 Ted Yin 於 18、19 年研發的一套新機制,這套機制能夠在整個區塊鏈網絡上處理大量的資訊並且以低成本、高效可擴容的方式解決問題。“雪崩“在海外不是一個褒義詞或者貶義詞,雪崩是形容一塊雪在很短時間引起共鳴、共震,並且體量不斷擴大,形成一場雪崩,這恰恰體現了協議可以利用非常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資訊,就是雪崩的由來。
雪崩協議的特點:速度非常快,可以處理大量的資訊。整個測試下來在 1 秒鐘之內可以完成所有數據的處理,當然只是快是不夠的,速度、安全和可擴展性缺一不可。安全由協議底層的共識實現:當一筆交易廣播至網絡以後,如果交易有效,雪崩協議的驗證者會經歷一個被稱爲“重複隨機抽樣”的過程,換句話說,系統會在所有的的驗證者中隨機抽選出一批驗證節點參與區塊驗證。通過反覆的抽樣,直到有足夠的節點可以確認大概率正確,至此,完成確認。同時,可擴展性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有兩個手機一起玩掃雷,體現不出手機的性能,但如果兩臺手機同時跑 1000 個軟件,這就立馬能感受出哪臺手機運行較慢,這就是所謂的可擴展性。

剛才講到共識,共識其實就是:最初整個網絡上大家的信息完全不一致,也就是第一張圖上面各種顏色會有變化,但在大家八卦過程中逐步形成一致性,顏色慢慢產生變化,通過整個過程到最終形成一致性,這是所謂的共識。共識其實更像一個手機的芯片,對於雪崩來說更像是一個多核芯片的體系,對於其他鏈來說是一個單核芯片的體系。
衆所周知,一個項目在基礎設施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就要做生態,生態非常的重要。生態有一個公式,生態 =(項目+用戶+資金)×流量×交易×大環境。這個公式跟我們體系是相對比較符合的。

什麼是項目+用戶+資金?舉個例子,大公鏈就像最初的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水泥地的深圳什麼都沒有,你要建設生態就需要幹兩件事:一方面是招商引資,另一方面是人才引入,這個在體系當中就叫項目+用戶;資金就是地方政府支持新政策的發展,需要注入資金去扶持這些項目、這樣就會形成基礎的新的生態。當然這只是一個“骨架”,一旦“骨架”起來之後我們還差血液,“血液”就是流量+交易,所有的市場都需要有交易,需要有互換,需要有流動,這才產生了所謂的市場循環。
再談談技術驅動的生態發展,這是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現在的生態發展分不清是技術驅動還是資金驅動,完全用資金驅動市場到底不是長久之計。對於雪崩來說,優勢在於整個體系底層是相對紮實的,底層算法也有版權保護,目標要做一條高性能的公鏈。如果將以太坊比作是中國郵政,那雪崩就是順豐,大概就是這樣的區別。不可否認,以太坊有非常龐大的用戶體系以及用戶覆蓋,雖然我們的體系相對小一點,但速度很快、服務效率很高。我們願意爲項目提供更優質的肥沃土地去幫助他們成長,支持他們的發展。
於我而言,我認爲不論是做投資還是做市場,兩類人是特別值得去扶持的:一類人是極其聰明優質的人,另一類人是瘋子。這兩類極端的人才是非常值得幫助讓他們成長起來,他會做出讓你意想不到的東西,最終做出有價值的好產品。
最後雪崩協議首席技術架構官 Ted 錄了一段影片演講內容:
大家好,我是 Ted,是 Avalanche 的首席協議架構師,也是聯合創始人之一,我們的項目起源於一個學術研究,在 2017 到 2018 年間,我們科研團隊產生了利用點對點協議本身的消息擴散機制從而進行共識的想法,從純學術的協議起草到最後的雪崩協議的設計,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
我們的共識協議的創新在於開拓了一種新的從算法本身消耗上的擴容思路。當前的共識形成無法擴展到成千上萬,乃至上億人口的體量,而我們的核心思路便是利用隨機採樣——在人羣這種鬆散結構中逐步建立起傾向性,使微小的擾動可以破壞平衡,使網絡快速的坍縮,從而形成一邊倒的形式,進而形成共識。
未來,雪崩也將在現有共識項目的功能基礎上保持高度的去中心化以及真正意義的人人可運行。
雪崩,有社會責任感的公鏈
在河南災情剛發生之時,雪崩協議就注意到並着手籌備物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演講中,Wilson 也對救援隊伍表示了致敬,雪崩作爲有責任的公鏈的這份表態,也引發全場熱烈掌聲。

風裏雨裡,我們在展臺見到你
此次世界區塊鏈大會精彩紛呈,颱風和大雨都未能阻擋愛好者的熱情,在雪崩協議的線下站臺,絡繹不絕的人群進行諮詢和旁聽,對雪崩協議的共識 3.0、不設邊界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瞭解。雪崩協議以節點多、速度快、TPS 高著稱,在場用戶都對雪崩協議表示十分看好。


同時,雪崩協議也爲現場的用戶送上了精美的周邊禮物,以感謝所有用戶的支持。例如由雪崩協議贊助的礦泉水成爲了各個區塊鏈企業展臺的必備之物。

雪崩協議(Avalanche)是區塊鏈領域速度最快的智能合約平臺,雪崩協議鏈上交易完成速度極快、擁有最多數量的驗證器,能夠保證所有 PoS 協議活動的安全性。同時雪崩協議還具有極速、低費用和綠色環保的特點。目前雪崩生態已有超過 200 個生態項目加入,雪崩將繼續秉承兼容幷包、開放共贏的理念,爲共建區塊鏈行業不斷努力,創造價值。
無論是擁有無限未來的區塊鏈,還是現狀沉沉浮浮難以捉摸的區塊鏈,都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感謝所有人的共同參與和見證。大會雖已落下帷幕,但區塊鏈勢必擁有更廣闊的未來,雪崩協議,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