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駭 2.6 億美金後凍結鏈上交易,Sui「鏈上審查」引中心化質疑

5 月 22 日下午,Sui 鏈上龍頭DEX 流動性協議 Cetus Protocol 代幣 CETUS 突然發生大幅下跌,價格幾乎「腳斬」,而 Cetus 上多個代幣交易對也出現了急劇下跌的情況。隨後,不少 KOL 在 X 上發文表示,Cetus 協議 LP 池遭到了駭客的攻擊。

撰文:0xFacaiBLOCKBEATS

根據鏈上監控顯示,Cetus 攻擊者似乎控制了所有以 SUI 計價的 LP 池,截至撰稿時竊取金額已超 2.6 億美元。目前,駭客已開始將資金轉換為 USDC 並跨鏈至以太坊主網兌換為 ETH,已有約 6,000 萬枚 USDC 完成跨鏈轉移。

黑客鏈上地址為:0xe28b50cef1d633ea43d3296a3f6b67ff0312a5f1a99f0af753c85b8b5de8ff06。目前該地址中最主要資產仍以 SUI 和 USDT 為主,但 CETUS、WAL、DEEP 等 Sui 生態主流代幣也包含其中,可見此次駭客攻擊範圍極廣。

22 日晚,Cetus 團隊一名成員在專案 Discord 群組聊天中表示,Cetus 協議並未被盜,而是出現了「預言機Bug」。但鏈上數據不說謊,根據統計,Cetus 協議 LP 池的損失在被盜事件發生後 1 小時內就已超 2.6 億美元,超過協議 TVL(2.4 億美元)及市值(1.8 億美元)。

23 日上午,Cetus 官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其本次被盜事件的最新進展表示,該團隊已找到了漏洞的根源並修復了相關軟體包,並聘請了專業的反網路犯罪組織來支持我們的資金追蹤以及有關資金安全返還的談判。目前正在與執法部門交涉,並正在安排進一步的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表示其已確認今日早些時候攻擊事件的駭客所控制的以太坊錢包地址,並已就返還客戶資金事宜與其進行協商。已提出以白帽駭客的名義支付未償餘額,但時間有限。如果駭客接受條款,將不再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社區輿論指出團隊「被盜前科」

有趣的是,在 Cetus 引發 SUI 生態暴跌之際,有不少社區成員也在推特上指出,Cetus 與此前 Solana 生態 DeFi 協議 Crema Finance 為同一團隊開發,而 Crema 就曾發生過被盜事件。

2022 年 7 月 3 日,Crema Finance 同樣因遭駭客使用Solend 閃電貸攻擊,LP 資金池被抽乾,損失超 800 萬美元。隨後在 7 月 7 日,駭客在與團隊協商後歸還價值 760 萬美元的被盜加密貨幣。根據雙方談判協議,駭客被允許保留 45,455 SOL(165 萬美元)作為賞金。

回看 Cetus 此次被盜事件,協議也是因攻擊者控制了 LP 池而遭受損失,同時團隊也是提出以白帽黑客的名義支付未償餘額的方式與黑客進行協商。目前暫無公開資訊證明 Crema 與 Cetus 的確為同一團隊開發,但就目前看,無論是從被竊原因或後續處理方式來看,二者的確是一致的。

Sui 官方出面凍結駭客交易,「鏈上審查」行為引中心化質疑

根據 DeFiLlama 數據,Cetus 先前一直是 Sui 生態的龍頭 DEX 和流動性聚集地交易量佔整個生態的六成以上。這次「清倉式」攻擊無疑直接破壞了生態的流動性中心,換做任一條「二線公鏈」來說,這都是毀滅性打擊。

自去年 3 月以來,Sui 生態鏈上交易量一直呈總體上漲趨勢,CETUS、DEEP、WAL 等生態主流代幣價格也一路高歌猛進,被社區普遍視為本輪週期最具回報率潛力的公鏈以及“下一個 Solana”。

然而有趣的是,根據 Dune 數據顯示,Sui 鏈上一直存在大量刷量交易(Wash Trade),生態流動性毒性(Flow Toxicity)長期接近 50%,這也是社區反饋 Sui 生態「什麼東西也沒有,就是價格一直漲」的部分原因。

圖釋:下圖中圓半徑顯示了單一地址的總交易量,可以看到交易量最大的錢包交易頻率也很高,表明可能存在洗盤交易;資料來源:Dune Analytics

不過,Sui 的「強莊」人設已然在交易員的心目中設立了許久,在過去一個月的山寨回暖行情中,Sui 也是主流公鏈中表現最為亮眼的一個。面對這次重大生態被盜,基金會果然不負眾望,迅速地給出了回應,再次強化了自己的「強莊人設」。

22 日晚間11 時許,Sui 官方發佈公告稱,為“保護Sui 生態”,大量Sui 網路驗證者用被盜的資金確定了黑客地址並忽視了這些地址的交易。而CETUS 團隊也正在積極探索收回這些資金並將其返回社區的道路,並將很快發布事件報告。

消息一出,社區便炸開鍋,「公鏈審查交易」成為最大爭議點。許多X 使用者認為 Sui 的因應措施是對其去中心化定位的破壞,讓 Sui 從一個「公鏈」轉變為「集中式授權資料庫」。

根據 Sui 官方文檔,Sui 網路上的交易被拆分為僅涉及「獨佔物件」或同時涉及「共享物件」兩類,只有涉及共享物件的交易必須進入全網共識,而純獨佔物件交易可以走「直接快速路徑」(direct fast path),無需全局排序即可執行。只要網路中大於2/3 總質押的驗證者誠實,網路理論上即可同時確保安全性(不會出現雙花)與活性(有效交易最終會被執行)。

在 Sui 的委託 PoS + BFT 設計下,要想實現持續、無差別的交易審查,至少需要聯合控制超過 1/3 的質押投票權,單個或少數節點的審查只能造成臨時性延遲,而且還很容易被視為惡意行為,在下一 epoch 被質押人“投票下線”,這也是官方文檔強調的“抗審查性與開放性”。顯然,Sui 基金會在這次駭客事件中至少控制了整個網路 1/3 的質押投票權。

Sui網路共識機制交易審查場景對比

有關「中心化公鏈」的爭議自上一輪週期的 Solana 就已開始,也有社群成員指出,「抗審查屬性」並不是當前的加密投資者最在乎的屬性。在一個仍以回報率為目標與核心的世界,或許「拉盤」就是正義。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