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R:從 Friend Tech 與 Unibot 獲得啟示,如何找到殺手級應用

原文作者:OFR XIN、原文來源:noweb3.ai

如果你是一個理性客觀的投資人,應該感覺到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基礎建設項目了,至少目前不太需要。

目前的基礎設施到下一次牛市甚至下下次牛市(如果有的話)都夠用了。

可擴展性來說- 我們有Solana ,正統性上- 有ETH L2 Rollups 和很快上線的幾大zkEVMs ;追求去中心化的可以用以太坊主鏈;可組合性- Cosmos 或Polkadot 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擁有創建DApp所需的必備要件,還有最近火熱的幾十種Raas 或AppChain 服務,你想做應用還是做鏈,難道你的絕對不是基礎設施不夠用,或者因為缺少開發工具。

但問題是:殺手級DApp 在哪裡?

上一輪, DeFi 拯救了幣圈, AMM Dex + 資產池借貸+ 流動性挖坑的模式以及各種基於這些基本模式的微調項目,可以複製到數十個新的鏈上反覆來玩。

現在新鏈一出現這些DeFi 套件上了之後,還能玩點啥呢?新的周期還玩兒這老三樣嗎?

最近有一些應用的出現給我了不小啟發,讓我們潛入進去:

Meme Coin

像$ Pepe 或$ Bitcoin ( HarryPotterObamaSonic10 Inu ) 這樣的Meme 幣是熊市期間的重要創新。它們催生了一種次文化,比起VC 支持的價值動輒幾十億美元的估值項目來說,有著更利於散戶的代幣機制,而昂貴的VC 幣上線往往意味著要把籌碼砸給散戶了。

當然,有些infra 專案也是某種定義上的Meme 幣,如果說Pepe 這種Meme 滿足了散戶暴富的情緒價值,那麼基礎設施「 Meme 」就緩解了VC 的投資焦慮,特別是VC 們覺得自己上個週期錯過了大公鏈(如Solana , Near 等)的投資,這個週期得投基礎設施找補回來的心態。

大家都覺得要做ZK 很難,因為需要很強的數學功底,但做Meme 不是那麼簡單。想要創造一個病毒式傳播的文化符號,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沒有固定的模板可以藉鏡或套用。要成為成功的Meme 創作者,必須對某種社區次文化,類似degen 社區, loser 氣息,都有透徹的了解,同時具有能設計出抓社區眼球的傳播素材。

在我看來, Meme 幣算是頭像類NFT 之後,另外一種形式的crypto 文化符號的興起。

Friend . tech (以下簡稱「 FT 」)

在大多數的行業分析中, FT 通常被稱為社交產品。但是,我認為它是基於Twitter (或X )社交用戶網路的金融產品。它本身沒有創建新的社交關係或引入任何新的通訊模式。社群產品應該是類似QQ 或微信這種,改變人與人對話交流的形態和方式,顯然FT 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也沒打算這麼做。

基於第一性原理出發,其實可以套用這個模型來設計一些新的產品了,本質上就是將代幣激勵添加到Twitter 的社交網絡裡,某種形式上來說這就是在Twitter 自身發幣之前(可能永遠也不會發幣),社群形式的給Twitter 社群網路進行token 激勵。最近的「 Tip Coin 」計畫其實就抓住了FT 的產品精髓,開始在社區裡嶄露頭角了。

閱讀更多:Friend Tech 是什麼?爆火邏輯及未來演化態勢

Telegram 機器人

Unibot 產品本身的出發點TG Bot 很樸素,許多團隊諸如Uniwhales , Whalesalert 之前可能已經做過類似的產品了。但是,它在兩個關鍵方面有改進:

一是,功能抓住了幣圈Meme 交易者的剛需, Unibots 推出的一些新功能,包括限價訂單、跟單和隱私交易路由等等。雖然許多團隊在最近都在說自己做“ Intents ”,但Unibots 其實默默地做Intents 服務每天上萬次的請求了。

二是Unibot 的代幣設計還是有一點巧思在,收入跟整體的生態繁榮程度掛鉤,也跟產品功能相關,代幣分配相對來說比較合理

Unibots 也是藉勢拉攏了幣圈用戶必備的Telegram 的流量,做出好用的產品,從TG 的流量裡倒流。

閱讀更多:Telegram Bot 賽道為何能爆火?未來如何發展?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如果我們將產品力、次文化創造力和好的token 模型三點視為一個三角形(你們幣圈最喜歡三各種三角形比喻),成功的項目通常要擁有其中至少兩個,一個項目要能獲客並且和長期生存,同時具備三個元素是必要的。

還是按上文的舉例來說, Meme 幣引發了次文化狂熱,並具有精心設計的代幣機制,但目前缺乏可用的產品。

FT 的產品發幣異常成功,雖然產品UIUX 本身有問題,也可以說整體產品策略是成功的。產品的Token 模型對於初期專案啟動也做得很好,後續動力不足目前還沒看到新的解決方案。次文化層面, FT 目前還沒有涉足。

Unibots 產品力和產品功能抓的很到位,代幣模型也很合理。但是,自己產品的用戶本身還沒有形成產品的文化歸屬感,而更側重於產品和代幣本身,如何讓用戶喜歡上Unibot 這個文化符號,對Unibot 團隊來說絕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期待的產品和建造者是什麼樣的?

產品與成長策略:從第0 天開始,就要想好獲取用戶的規劃方案,例如如何利用利用Twitter 或Telegram 流量形成用戶成長,如何讓產品不被Twitter 馬爸爸封鎖,如何讓產品快速迭代並且用戶進入門檻更低。不得不說FT 在這點上也是有巧思的,例如使用PWA 來規避蘋果商店上架的麻煩等等。產品形態上也不意味著要一定要創建一個Twitter 插件或Telegram bot ,而是找到一種合適的方式將這兩個最大的用戶群體應用程式的用戶引入。

  • 代幣設計:設計良好的代幣分配結構,平衡賣方和買方,產品的代幣價值與產品本身的收入和價值有掛鉤關係,有能讓不同階段參與的用戶都有賺錢機會。
  • 創意與次文化塑造:團隊本身得懂社區的一些次文化語言符號和意識表象,類似Pepe , Doge 都是Reddit 上長盛不衰的表情包元老,新的Meme 塑造和加入包括借助AI 的創作,都是可以用來做成長的因素。

基於這些標準,我期望有更多的DApp 建造者加入DApp 建立社群。我不想將其標記為僅僅是另一個炒作詞彙或類別。如果非得這樣,我可能會使用「 TwitterFi 」、「 TelegramFi 」或「 MemeFi 」等通用加密行業術語。

其他一些更早一點的領域,例如最近熱議的鏈上游戲或自治世界,我還是非常看好,並且相信社區裡會跑出來非常成功的產品,但是需要時間,好的苗頭已經有了,很多年輕有創意的開發者在Onchain Gaming 社群中活躍。目前的問題是,小圈氣氛有點濃烈,對於非硬派遊戲玩家,特別是對Crypto 不了解的玩家來說,上手的學習曲線太陡峭了。

我很願意與Onchain Gaming 的Builders 們合作,一起探索更容易使用、更簡潔的取得使用者管道。另一點我覺得有點缺少的東西是Token design ,在Onchain Gaming 社群關於Token 設計的討論非常少,但是我覺得要成功獲客出圈,經濟體係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投資 Web3 的最佳時機就是- 現在!

一級和二級市場熊市見底的特徵非常明顯,舉例來說:

上一輪牛市末期開始的項目,很多無法建立足夠的競爭力或手裡沒有足夠的運營資金的,要麽已經失敗了,要么已經轉向其他領域,如人工智能。

猶猶豫豫的傳統的VC 和投資機構,上一個牛市頂點Fomo 進來,現在基本上都不看Web3 了,爭先恐後的在卷AI 項目的額度了。

市場已經有了足夠多ZK 和Infra 敘事,身邊不少做應用的都轉型去做了Infra ,我覺得也說明Infra 專案基本上飽和了。那麼上一輪牛末幾十億美金融資的那些大專案怎麼發幣呢?光靠PUA 羊毛黨做數據就行嗎?關鍵是已經不只一個項目這麼做了,後面還有兩位數的項目沒發幣,每一個都要來幣圈二級吸血,現在的幣圈已經躺在ICU ,哪有那麼多血可以吸的?
只有創新的應用能帶來新的敘事,新的流量,新的造血。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