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Folder Zhang
DeFi 如何突破擴張困境?幣安最新推出的幣安智能鏈,從降低手續費、提高性能、開發者友好等方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毫無疑問,DeFi 已經成爲區塊鏈行業最熱名詞,除了代幣價格,親身實踐的人們更關心鎖倉量、利率回報、交易深度等指標。隨着各種流動性挖礦項目的此消彼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以太坊 gas 價格、交易手續費、確認時間等瓶頸,已經嚴重製約了 DeFi 的進一步擴張。針對以太坊的軟肋,已有一大批公鏈在主動出擊,而 CeFi 領域的巨頭幣安其實也早已有所佈局。基於其在加密資產交易領域的理解和經驗,幣安最新推出的幣安智能鏈,從降低手續費、提高性能、開發者友好等方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DeFi 的火爆表象與以太坊緊身衣
2020 年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高歌猛進、飛速擴張的一年。從年初到現在,DeFi 各項數據指標都經歷了陡峭的攀升。
- 總鎖倉金額從 7 億美元增長到近百億美元
- 去中心化交易所累計日交易額從 500 萬美元增長到 16 億美元
- 借貸總量從 1.5 億美元到 14 億美元
DeFi 總鎖倉金額,數據來源:DeBank,數據截取時間 9 月 5 日
隨著資金和用戶的不斷涌入,DeFi 已成爲毫無爭議最熱門的區塊鏈垂直領域。新項目涌現,各種創新花樣推出,加密貨幣狂熱者在不斷開拓 DeFi 新的可能性,同時也在尋找 DeFi 進化的下一個方向,這其中重要的思路就是考慮當前 DeFi 的侷限性。
一個顯然易見的事實是,當前主流 DeFi 應用都運行在以太坊網絡之上,風光無二的 DeFi 運動似乎只是以太坊的狂歡,其它 DApp 平臺卻門可羅雀。硬幣的反面是,以太坊的轉賬手續費卻隨着 DeFi 繁榮而指數級上漲。Gas Price 已是年初的數十倍,按照 9 月 5 日 276Gwei 的 Gas 價格、以及 350 美元的 ETH 價格計算,用戶在以太坊上每筆轉賬至少需支付 2 美元手續費:
276*21000=0.0058ETH
注:手續費 =Gas limit(限制)* Gas Price(價格),以太坊規定每筆轉賬的 Gas 數至少爲 21000。如果涉及到複雜的智能合約交互,所需手續費更高,近日參與流動性挖礦的單次交易所手續費可能達上百美元。
以太坊網絡平均交易手續費,數據來源:EtherScan
除此之外,可擴容性、交易速度也是橫在以太坊面前重要阻礙。如此看來,以太坊暫時無法承載 DeFi 的普惠金融願景,那麼怎麼辦?
一條路徑是從以太坊本身出發,期待性能更高的以太坊 2.0 顯然過於漫長(根據以太坊 2.0 路線圖,以太坊 2.0 支持智能合約至少需等待 2 年),短期更可行的辦法是通過 Rollup 等 Layer 2 方案進行擴容,但目前尚未出現成功的案例。
另一條路徑就是 DeFi 走出以太坊,在其它公鏈平臺上開拓新的領域。在以太坊無法承載 DeFi 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溢出將不可避免。當前,Tron、EOS 等老牌公鏈都是積極佈局 DeFi,而幣安智能鏈也是踊躍進軍 DeFi 的衆多公鏈之一。
幣安智能鏈(BSC):支持智能合約並與以太坊完全兼容
幣安智能鏈是幣安在 DeFi 浪潮下推出全新公鏈,聚焦於開放金融生態。
2019 年 4 月,幣安推出幣安鏈,主打去中心化交易。憑藉優良的性能體驗、廣泛的資產支持,幣安 DEX 曾一度佔據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榜首。但今年以來,區塊鏈的發展很快進入了以智能合約爲基礎的 DApp 創新階段,DeFi 迎來了爆發。幣安鏈對智能合約支持並不友好,無法爲 DeFi 提供基礎設施,幣安智能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今年 4 月,幣安發佈幣安智能鏈白皮書,迅速切換賽道,歷經 5 個月工程搭建。幣安智能鏈在 9 月 1 日正式上線。幣安智能鏈基於新的 PoSA(Proof of Staked Authority) 共識算法,實現了可編程擴展性併兼容現有的以太坊生態系統,同時它還支持資產跨鏈。總結來看有四個特性:
- 獨立運行:幣安智能鏈是一條與幣安鏈平行運行的鏈,兩者通過跨鏈機制交互。
- 兼容以太坊 EVM:此舉可以大大降低開發者進入的門檻,以太坊生態的項目及開發者可以輕鬆過渡到幣安生態;
- 支持跨鏈互通:讓資產的流通的不限於個別公鏈;
- 分佈式鏈上治理:驗證人共同維護鏈上共識,通過 PoSA 機制提高社區參與度。
總體而言,幣安智能鏈最核心的特性是支持智能合約並與以太坊完全兼容。理論上來講,以太坊上能做的事情在幣安智能鏈上都能做,而且幣安智能鏈對與 DeFi 發展息息相關的手續機制與性能做了重點改進,爲 DeFi 協議的搭建、遷移提供良好基礎設施和工具。
那麼,剛剛誕生的幣安智能鏈憑什麼與以太坊和眾公鏈同臺競技?
幣安智能鏈的競爭優勢
交易費低
高手續費是當前以太坊 DeFi 發展最大的掣肘,動輒數美元的燃料費將大量的高頻低價服務拒之門外。而幣安智能鏈重點改良了手續費機制,真實交易費僅有 1 美分左右,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這將刺激大量的市場參與者進入 DeFi。
開發者友好
幣安智能鏈是完全兼容 EVM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的區塊鏈,可以支持所有現行以太坊工具,包括 Metamask、Remix、Truffle 等。衆所周知,以太坊是目前 DeFi 的發展壯大的起源地,在以太坊無法滿足 DeFi 生態擴張的情況下,DeFi 走出以太在所難免。而項目遷移是需要成本的,通過兼容以太坊 EVM,幣安智能鏈大大降低了開發者的遷移成本,以此向以太坊 DeFi 建設者敞開了大門。
高性能
DeFi 要實現普惠金融夢,必須具備和中心化網絡匹配的性能。幣安智能鏈採用全新的權益權威證明(PoSA),它結合了委託權益證明(DPoS)和權威證明(PoA)機制的特性,通過網絡上的 21 個驗證節點,實現每 3 秒可產出一個區塊,TPS 可達數千。
經濟帶寬
經濟帶寬是 DeFi 應用的燃料,扮演生態內結算層的角色,某個網絡的經濟帶寬越寬,其金融應用的能力會越強大,該網絡的安全性大體來說也越高。經濟帶寬來自於該網絡上各種資產的 總體價值。
以太坊生態的總市值(包含 ETH 和 ERC20 代幣)超過 500 億美元,這意味著以太坊 DeFi 可承載百億美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在目前行業早期,這是以太坊之外其它公鏈望塵莫及的。
幣安智能鏈以幣安幣(BNB)作爲原生資產。BNB 22 億美元市值所提供的經濟帶寬,在一衆競爭公鏈中,具備不可忽視的優勢。
泛資產支持
資產的多樣化要求 DeFi 必須對泛資產進行充分支持才能真正的服務於大衆,滲透到大衆的經濟生活中。
幣安鏈上有超過 110 個項目 ,這些項目已經運行一段時間,它們都將無縫接入幣安智能鏈。這些代幣的價值也會轉移到幣安智能鏈中,迅速融入到 DeFi 豐富的產品功能中,形成價值流通的組合效應。
同時,幣安作爲行業頭部交易平臺,本身具備豐富的代幣支持與資產儲備。這些都可以通過跨鏈等方式進入到幣安智能鏈,滿足用戶豐富多樣的金融化需求。
資產跨鏈流通
公鏈間的價值和信息流通一直是區塊鏈行業重點關注的領域。DeFi 作爲以資產流通爲核心的協議,更需要打通各公鏈間的孤島效應。爲了讓用戶和開發者在不同區塊鏈之間進行資產轉移,實現更多選擇性和靈活性,幣安鏈和幣安智能鏈集成了多種跨鏈基礎設施:
- BEP3 標準:幣安鏈和以太坊等 EVM 兼容網絡之間可以通過 BEP3 實現原子交換。Kava 已經開始利用 BEP3 標準實現在幣安鏈上的跨鏈原子交換。
- 幣安鏈和幣安智能鏈含有內置跨鏈通信及轉賬協議,BEP2 代幣可以在兩個網絡間進行無縫雙向轉移,實現了無需信任第三方的互操作性。
幣安 DeFi 生態跨鏈設施
- Token Canal:該功能將於幣安智能鏈運行,通過幣安交易所作爲橋接,把交易所支持的 BTC、ETH 等代幣橋接到幣安智能鏈上。目前 BNB 和 BTC 可以從主站直接提取到幣安智能鏈。
幣安智能鏈負責人張曉光表示,「幣安智能鏈希望能夠爲 DeFi 跨鏈協作作出更多支持,能夠實現項目遷移便捷。且通過幣安中心化託管,橋接很多幣種,爲幣安智能鏈未來豐富產品以及流動性打下堅固基礎。」
不斷豐富的幣安智能鏈生態
幣安智能鏈上線伊始,已經開始瞭如火如荼的 DeFi 生態建設,有望短期完成預言機、錢包等 DeFi 基本組件的拼圖。
- 預言機:ChainLink 和 Band Protocol 等重要基礎設施已經整合到幣安智能鏈。
- 穩定幣:幣安發行的美元穩定幣 BUSD 流通市值已接近兩億美元,並於近日在幣安智能鏈上發行 3100 萬 BUSD。
- 錢包:幣安生態有超過 30 家錢包提供商,而 Trust Wallet 作爲幣安生態官方錢包,已經第一時間支持幣安智能鏈。

在基礎組件與工具不斷完善的同時,幣安智能鏈也聚集了 DeFi 領域一批重要的合作伙伴,覆蓋借貸、衍生品、交易和聚合器等賽道。另外,多個項目計劃在幣安智能鏈上搭建業務,以下簡單一覽具備特色的代表性項目。
Spartan Protocol
合成資產協議 Spartan Protocol 可以說 Synthetix 在幣安智能鏈上的映射版本。該項目由幣安及現有 30 個幣安鏈項目的代幣持有人提供支持,SPARTA 代幣將被用作資金池中的流動性資產,同時也可作爲抵押品合成代幣,這樣可以確保其具有很高的流動性,並且可以實時對不安全的頭寸進行安全清算。
DODO
DODO 是一個新生的自動化做市商協議,採用 PMM 算法模仿人類的思想做市商,把資金都集中在市場中間價格附近,試圖解決 Uniswap 滑點大、資金效率低和無償損失的問題。目前,DODO 正在以太坊上開展流動性激勵,並準備遷移到幣安智能鏈,作爲 IDO (首次去中心化交易發行)平臺 DODO 聯合創始人代世超透露,「DODO 會第一批支持,但是遷移需要一段時間,估計是 9 月 15 號前後」。
MCDEX
MCDEX 是一個以永續合約爲主的去中心化的合約交易所,目前基於以太坊搭建,計劃添加對幣安智能鏈的支持。MCDEX 創始人劉傑表示,「目前正在幣安的智能鏈上做大量測試,MCDEX 會是多鏈部署的結構,公鏈對於開發者而言是比較中立的,就像一個好的 App,可以部署到安卓上也可以部署到 iOS 上」。
幣安內部的產品創新:流動性挖礦
除了幣安智能鏈從外部構建全新的 DeFi 生態系統,幣安也通過新產品從內部融入 DeFi 浪潮。幣安新上線了三款挖礦產品,幫助用戶更便捷參與流動性挖礦。
新幣挖礦
「新幣挖礦」是一種融合了 IEO 與挖礦新模式,用戶可使用 BNB、BUSD 或其他指定代幣來參與新幣的挖礦。第一個在「新幣挖礦」上發行的項目爲去中心化金融平臺 Bella Protocol 代幣 BEL,總量 500 萬枚 BEL 分 30 天線性釋放到 BNB、BUSD 和 ARPA 三個挖礦池。
幣安挖礦
「幣安挖礦」是基於自動化做市商的流動池模型。用戶可在「幣安挖礦」中快速實現幣種兌換,也可以通過注入資金的方式成爲流動性提供者,享受手續費分紅及活期利息收益等。「幣安挖礦」已開放穩定幣 BUSD、USDT、DAI 之間的交易。
DeFi 挖礦
DeFi 挖礦是一種聚合挖礦服務。幣安通過代理用戶資產參與到特定 DeFi 項目的流動性激勵中,爲用戶實現收益獲取與分發,幫助用戶一鍵參與 DeFi 產品。
與用戶自己在 DeFi 產品中參與挖礦相比,幣安的聚合挖礦服務具備以下優勢:
- 簡單易用:參與 DeFi 挖礦無需管理私鑰、獲取資源、運行交易等複雜操作,一站式服務讓用戶無需擁有鏈上錢包即可獲取豐厚的線上獎勵。
- 資產安全:甄選業內優秀 DeFi 項目,在產品運作期間對 DeFi 系統實時監測,降低項目風險。
- 更高收益:DeFi 挖礦通過聚合的方式幫用戶分攤了高昂的交易費,從而獲取更高收益。
上述三款產品目前還是中心化運作,但隨著幣安智能鏈穩定運行與生態繁榮,遷移到鏈上運行指日可待。
幣安的 DeFi 願景
在流動性激勵助推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迅猛增長,開始趕超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 作爲 DeFi 交易龍頭,日交易額已達數億美元,超越美國一線交易所 Coinbase。DeFi 正在發起一場對 CeFi 的挑戰。DeFi 與 CeFi,從概念上似乎必然要站在對立的兩面。那麼,幣安大舉進軍 DeFi 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其實,DeFi 與 CeFi 並不矛盾,事實是我們看到的大量 CeFi 正在積極佈局 DeFi,加入方興未艾的去中心化金融盛宴。
加密貨幣資深投資者和以太坊倡導者 Ryan Sean Adams 曾深入探討 CeFi 與 DeFi 融合趨勢。他提到了一個「協議下沉」理論,該理論認爲 DeFi 協議具有可靠的中立性,相比中心化協議更具密度,會下沉到加密貨幣堆棧的底部,而 CeFi 將作爲應用層扮演與用戶交互的角色。

如果 Ryan 的預測應驗,幣安亦可憑藉過去與廣大加密交易用戶建立的關係,成爲從 CeFi 到 DeFi 的一個橋樑,特別是通過幣安智能鏈,佔據加密貨幣堆棧的底層和應用層。也許,正是害怕被不熟悉的東西超越,幣安纔會在 DeFi 這一新物種剛興起時就積極加入。與其對抗,不如加入這一新的時代潮流,成爲下一波的弄潮兒。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曾說過,「區塊鏈最大的意義是創造價值的自由流通」,DeFi 正是這種價值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