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吳卓鋮
原文編輯:Colin Wu

編輯前言:StepN 迅速在全球躥紅,引發行業的廣泛思考。它的成功離不開小眾賽道的選擇、用戶需求的滿足、團隊快速開發落地、模型與玩法上的思考、大量行業領袖的“自來水”、以及 Binance 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團隊暫時並沒有完全釋放開項目自身的潛力,完成 0 到 1 後的未來的發展走向值得關注。
但另一方面,無論 GameFi 還是 Move To Run 都有自身的周期,這個週期有可能比較短暫,隨著熱度降低、價格下跌、老玩家厭倦或仿盤大量出現以後,StepN 會否成為“曇花一現”?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 StepN 爆火的原因
StepN 是一款融合了 GameFi 和 SocialFi 元素的應用,通過 move-to-earn 模式吸引了眾多加密圈外的用戶。StepN 的爆火可以歸結為兩點:先發優勢和價格暴漲。
從 play-to-earn 的 Axie,到 write-to-earn 的 Monaco,再到 move-to-earn 的 StepN,一個新的玩法總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眼球。從遊戲設置和token 模型來看,StepN 與 Axie 並無本質區別(至少截止此刻),但其遊戲體驗會給人一種“出圈”的感覺,在情緒低迷的第一季度給市場提供了一個久違的熱點。
有很多質疑它與 CX 盤趣步大同小異,FOMO 的勁頭也比較像。但實事求是地說,在加密領域主流中並沒有出現類似的產品。StepN 獲得了紅杉印度、Solana、Binance 等投資。大陸用戶參與首先需要創建海外賬號,存在較高門檻。與趣步有比較大的差異。
在加密世界,“拉盤”是最好的宣傳。StepN 治理 token GMT 的暴漲,絕對是 StepN 爆火的助推器。自上線以來,價格從最低 $0.01 一路上漲至最高 $2.23,這得益於 GMT 的解鎖週期和遊戲的升級制度,更離不開Binance 的助推。

目前已解鎖的 GMT 只有 Launchpad 和空投,而空投是從 3 月 14 日開始的。換言之,從 3 月 9 日上線直到空投日這段時間,GMT 唯一的拋壓就是 Launchpad,而 Launchpad 是幾乎不需要成本的(做空 BNB 即可對沖幣價波動風險),因此大多獲利者會選擇賣出一小部分而保留大部分以博取更高收益。
遊戲升級制度如下表所示:

用戶若想將鞋子升級至最高等級,必須購買 GMT,因此 GMT 在前期買盤極大。不僅如此,升級過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根據表格可以計算,一雙鞋從 0 級升級至 30 級,總共要花費 465 小時,將近 20 天(雖然在 GMT 上線以前,用戶理論上也可以將鞋子升級至 27 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3 月 9 日以前市場上幾乎沒有 10 級以上的鞋子。即使從 10 級開始升級,也要消耗 17 天)。用戶只有升級到 30 級才能賺取 GMT。這意味 GMT 在最初的 5 天內只有 Launchpad 這一小部分賣盤,從第 6 天開始才出現空投,而真正的賣盤(即“挖提賣”)要等到第 17 天左右才會逐漸增加。
二. 收支模型是否可持續
消費型用戶vs 投資型用戶
遊戲的傳統收支模型本質上和保險是一樣的。保險的收入來自多數支付了保費而又未發生理賠的人,而支出來自少數理賠的人。如果收取的保費不足以覆蓋支付的理賠,那麼該保險產品就無法依靠內循環持續經營。例如某島的全民健保和某大國的養老險,只能靠政府財政補貼才能維持這場入不敷出的遊戲。
同理,一款遊戲如果賺錢的用戶比花錢的用戶多,那麼這終究是一場“左腳踩右腳”的遊戲,用戶賺的錢一定是後來者賠的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 GameFi 的重點在於 Game 而非 Fi。如果一款遊戲能讓用戶心甘情願地花錢買皮膚買道具而不求金錢上的回報,那這款遊戲一定是可持續的。
StepN 沿用 Axie 的雙 token 模型,可以有效避免遊戲受治理 token 的漲跌影響。從遊戲可持續性角度來看,遊戲 token GST 比治理 token GMT 更為重要。如果我們將 GST 比作一款保險產品,那麼鞋子的升級、維修、繁殖就相當於收取保費,而跑步獎勵就是在支付理賠。GST 能否供需平衡決定了這款遊戲能否可持續運營。
調節供需不外乎兩條途徑:首先是開源,即增加保費;其次是節流,即縮減理賠。在節流方面,團隊進行了巧妙的設計。第一是設置每天跑步時長的上限:
數量 | 時間 |
1-2 雙鞋 | 10 分鐘 |
3-8 雙鞋 | 20 分鐘 |
9-14 雙鞋 | 45 分鐘 |
15-29 雙鞋 | 60 分鐘 |
30+ 雙鞋 | 100 分鐘 |
第二是邊際收益遞減:從表格也能看出,鞋子數量越多,平均時間越短,回本週期越長(具體回本時間可以在微信“STEPN 助手”上計算)。
開源方面,StepN 也設計了諸多燃燒 GST 的方式,例如前文提到的鞋子維修、升級、繁殖等。但對於用戶而言,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獲取更多的 GST,如果燃燒的 GST 還不如賺取的多,那也沒人願意繼續玩。因此,真正的開源,應該是用戶即使賠錢也心甘情願地玩下去。就像人們買意外險一樣,大部分人在購買的時候都不希望這份保險真的派上用場。
換言之,良好的收支模型應當是消費型用戶的數量大於投資型用戶。
StepN 的消費型用戶主要來自社交領域
對於普通的 GameFi 項目,如何能吸引到消費型用戶?那自然是提高遊戲的娛樂性。假設 GTA5 改成 GameFi 模式,那麼即使幣價歸零也趕不走忠實的玩家。而 StepN 這款產品,恐怕很難從遊戲的角度來提升娛樂性。畢竟,無論增加多少趣味玩法,終究還是要落實到 “Move” 上,而 “Move”始終是枯燥的。
不少人發表這樣的觀點:“即使 StepN 的鞋子價格歸零,至少也讓我得到了鍛煉。”但是這種說法是典型的被套牢後的自我安慰。以賺錢的目的去跑步,一旦賠錢了就告訴自己我是在鍛煉身體。
事實上,跑步就是枯燥的,沒有利益的驅使,大多數人很難堅持。那麼現實生活中為什麼能看到不少人在跑步?除了少數真正熱愛運動的,大部分無非是為了“擁有一個好身材以提高形象”或是“在社交媒體曬出公里數以顯示自己生活豐富”等精神利益。而這些本質上,是一種社交屬性。
因此,StepN 的消費型用戶,未來主要來自 SocialFi,而非 GameFi。
StepN 目前消費型用戶有多少
遺憾的是,雖然 StepN 團隊宣稱這款產品是 GameFi + SocialFi,但截至目前我們沒有看到太多Social 元素。如果說只是截個圖分享在社交平台就算 Social,那萬物皆可SocialFi。比起阿迪達斯副總裁 Scott Dunlap 在社交媒體上給予 StepN 口頭嘉獎,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宣布聯合 StepN 推出羅斯復刻 1.5 數字版,最好還能附上一段 NBA Top Shot 的羅斯高光鏡頭。
這是筆者最希望看到的運動類區塊鏈項目。當下必須承認大多數人購買他們的鞋子只是為了賺錢,因為實在沒什麼好玩、也沒什麼好展示的。
那麼投資型用戶佔比大嗎?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析 GST 的淨流量。下圖是鏈上數據顯示的GST 淨流出量:

上述地址是官方錢包,即 Spending Account。用戶需要將 GST 從個人錢包轉入 Spending Account 才可維修或升級鞋子,跑步獲得 GST 後也需要將其從 Spending Account 轉出才能出售。
3 月1 日,Binance 宣布上線第 28 個 Launchpad 項目——STEPN(GMT)。同日,GST 從淨流出(通過跑步賺取)轉變為淨流入(通過維修、升級或繁殖鞋子燃燒),幣價從此前 $2.6 飆升至最高 $4.0。利好消息出儘後,GST 再次進入淨流出狀態,幣價也逐漸回落至 $3.4 附近。好在自3 月 16 日以來,GST 基本處於供需平衡狀態,因此幣價也得以穩定。GST 的價格會直接決定鞋子的價格,因此最近半個月鞋子的地板價基本維持在 $800-$900。可見,GST 的供需平衡十分仰賴於新玩家的數量。隨著未來租賃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薅羊毛”的用戶將會湧入。如何穩定 GST 價格尤為重要:暴漲則會阻礙新用戶加入(鞋子價格暴漲),暴跌則留不住老用戶(收益顯著降低)。
如果 Spending Account 的鏈上數據能夠反映 GST 的真實供需,那麼說明像我這樣的投資型用戶佔比更大。而如果真實數據無法從鏈上獲取,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結論
遊戲若想可持續性運營,消費型用戶必須大於投資型用戶。StepN 的定位是 GameFi + SocialFi,但跑步這項運動決定了 Game 的可塑性較差,因此產品應該更多地從 Social 層面培養消費型用戶。但截至目前,StepN 還沒有展現太多 Social 元素。官方在採訪中似乎會更側重中建立 NFT 市場,而不是在更類似 Web2 的 Social 元素方面發展。
從目前的鏈上數據來看,如果沒有新用戶入場,GST 就會處於淨流出狀態。因此我們有理由擔憂一旦投資型用戶隨著租賃市場開放而湧入,GST 能否承受住拋壓。
附:對團隊的採訪內容的補充
問:目前的用戶數與地區?
答:日活約為 10 萬人,月活約為 50 萬人,我們沒有放開註冊,需要邀請制,由於受限於當地法律法規,並未開放中國大陸等地區的下載。用戶來源排行分別為日本、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中國台灣等。日本有很多 Move to Earn 的遊戲傳統,因此接受起來很快。大約有 30% 的用戶是加密貨幣圈以外的。我們不希望有打金工會進入、破壞遊戲的生態,因此也一直沒有開放租賃市場,也沒有取消邀請制、開放自由註冊。
問:跨鏈?未來發展方向?
答:我們馬上將跨鏈到 BSC,跨鏈到以太坊可能會遲一些。我們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成為一個 NFT 市場,甚至成為 NFT 領域的最大的交易平台。用戶在我們這裡不僅可以買鞋,也可以購買其他的 NFT 產品。我們正在開發 BSC 和 Solana 上的 NFT 市場,即將合併平台錢包和本地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