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規模的飆升,市場更關注的是 Ethena 推進中的 Fee Switch。
撰文:BitpushNews
在穩定幣市場長期由 USDT 與 USDC 兩大巨頭壟斷的格局下,Ethena 推出的 USDe 正快速發力。
在前 BitMEX CEO Arthur Hayes 的「力挺」下,USDe 的流通市值已突破 125 億美元,一個月內增幅近 35%,遠超 USDT 和 USDC,是僅次於 Tether 與 Circle 的全球第三大美元錨定穩定幣。

機制:現貨與永續合約的避險
有別於依靠美元或國債儲備的 USDT、USDC,USDe 採取的是一種「加密原生」的穩定機制。
用戶將 ETH、BTC 或 stETH 存入協議,Ethena 同時做多這些現貨資產,並在中心化交易所建立等量的空單。這樣一來,無論市場價格如何波動,現貨與空單的盈虧基本抵消,從而維持 USDe 穩定錨定在 1 美元附近。

在這一基礎上,Ethena 推出了 sUSDe。由於永續合約資金費率長期呈正值,協議會將收益分配給質押 USDe 的用戶。
這種機制的核心優勢在於:
- 高收益率:USDe 透過質押 ETH 和利用永續合約的資金費率來為用戶提供高收益,目前年化收益率遠高於傳統穩定幣。
- 去中心化:USDe 不依賴傳統銀行系統,被視為一種「加密原生」的解決方案。
- 市場需求:隨著美國《GENIUS 法案》等新規禁止受監管的穩定幣提供收益,USDe 的非銀行設計吸引了大量尋求收益的資本。
目前,sUSDe 的年化報酬率達到 9%,遠高於 Aave 上 USDC 的 4.2%,這正是推動資金持續湧入的重要原因。
數據:爆發式成長

來自 RWA.xyz 的數據顯示,USDe 在近幾個月迎來顯著成長。市值已升至 125.2 億美元,較 30 天前成長超過三成。持幣地址數接近 4 萬個,每月活躍地址超過 2 萬個,增幅接近 40%。月鏈上轉帳量達 578 億美元,顯示出其在結算與支付的廣泛應用。
自 7 月起,USDe 市值曲線明顯陡峭化,說明其受益於穩定幣立法利好與高收益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USDe 幾乎全部部署在以太坊主網,Solana 上的規模僅 730 萬美元。這意味著 USDe 的流動性高度集中,一旦以太坊生態出現波動,其穩定性可能面臨考驗。
Fee Switch:治理層的「分紅時刻」
除了規模的飆升,市場更關注的是 Ethena 推進中的 Fee Switch(費用開關)。這是一個治理層面的里程碑:一旦開啟,協議的部分收入將被分配給 ENA 持有人或註入國庫,讓 ENA 從「治理票」轉變為「具備現金流預期的資產」。

要實現這一機制,Ethena 設定了三個條件:USDe 流通量超過 60 億美元、累計收入達到 2.5 億美元,以及在全球前五大衍生品交易所中至少四家完成整合。目前前兩項已經完成,僅剩最後一項尚在進行中。
Fee Switch 的潛在影響是雙重的。對 ENA 持有者而言,這意味著代幣價值與協議收益掛鉤,市場關注度將進一步提升。但對 sUSDe 持有者來說,若分潤來自同一收入池,殖利率可能因此被稀釋。如何在代幣價值回流、用戶收益與風險緩衝之間找到平衡,將是 Ethena 未來的關鍵考驗。
風險:高收益背後的不穩定
USDe 的迅速崛起並非沒有隱憂。 USDe 的核心挑戰在於資金費率的波動、中心化交易所的對手方風險,以及在極端市場條件下的流動性管理。
首先,它的收益依賴資金費率,如果市場轉入熊市,資金費率轉負,sUSDe 的高收益可能瞬間消失。
其次,其對沖機制高度依賴中心化交易所,一旦交易所遭遇黑天鵝事件,協議的風險敞口將難以控制。
此外,Chaos Labs 曾警告 Ethena 的資產再質押可能引發 DeFi 借貸平台的流動性危機,而 S&P Global 甚至在信用評級中給 USDe 打上 1250% 的風險權重,遠高於 USDT 與 USDC。這些質疑凸顯了 USDe 模式的潛在脆弱性。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潛在風險,自 2023 年推出以來,USDe 尚未面臨任何流動性危機,也未出現與其美元掛鉤目標的大幅偏離。這表明,USDe 的未來將是其設計風險與實際營運能力之間的博弈。它能否在保持高收益率的同時,繼續有效應對市場挑戰,將是決定其能否在加密貨幣生態中站穩腳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