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去中心化存儲將會如何發展?》|撰文: 0xrabby

目前最為出名的去中心化存儲系統為 IPFS 和 Arweave,本文將介紹幾個代表性項目。
隨著 Web3 的發展,去中心化的存儲一直都是資本和創業者關注的一個重點,大多數 NFT 項目選擇僅將 NFT 所有權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以確保所有權是不可篡改,但是將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是非常昂貴的,而且也會增加網路的擁堵。
所以,大部分 NFT 平台支持將交易等資訊上鏈,而 NFT 的實際媒體數據還是存儲在鏈外(決定一個 NFT 的特性主要是它的元數據資訊,大部分 NFT 項目並不會將這部分上鏈)但是將這些資訊存儲在中心化服務器上,這樣一方面是不符合區塊鏈的特性,另一方面是確實有被攻擊的風險,有一些 NFT 項目選擇花高昂的 Gas Fee 將項目存儲在區塊鏈上,比如 CryptoPunks 花費了 7,500 萬 Gas Fee 將所有頭像存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而更多的是選擇去中心化存儲,目前最為出名的去中心化存儲系統為 IPFS 和 Arweave,還有 Sia 和 CESS 等系統,基於這些系統基礎上所開發的應用也非常的多。今天主要基於 IPFS 和 Arweave 分別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項目。
去中心化存儲的用處:
1)減少監管,中心化存儲平台有隨時被刪除的風險,不僅針對類似於 NFT、資訊的存儲,還包括一些 DeFi 應用的前端用戶介面。
2)區塊鏈帳本的保存,區塊鏈網路的快速發展,賬本也變得冗余,對於出塊的節點來說,儲存這些帳本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3)網路計算能力。
1、IPFS
1)Huddle 01
產品簡介:
一家印度公司基於 IPFS 上開發的針對視訊會議參與進行了優化的在線教室 / 會議平台。Web2 的會議平台 Zoom、Skype 雖然可以支持實時通信,但是它們存在著一些缺陷,所有的數據由中心化的服務器控制,受到各個地區政治審查,不保護用戶的隱私問題,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另外由於中心化的服務器基礎設施降低了通信質量。
Huddle 01 號稱通過 IPFS 的方式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升級實時交流的體驗,目前專注於開放的、中立的、無國界的和去中心化的教育領域,但是這個平台我認為也是可以升級為直播平台、會議平台等,因為去中心化的服務器決定了它有更好的性能,降低視訊卡頓延遲的可能性。

2) nft.storage / web3.storage
產品簡介:
據官方消息,目前已經有超過 7000 萬的鏈下 NFT 通過 NFT.storage 實現了去中心化的存儲,用戶只需要上傳數據,就會收到一個關於 IPFS 哈希的 CID ,可在鏈上 NFT 數據中用作指向存儲內容的指針,通過簡單的 API 和最佳實踐就能安全、有彈性地存儲 NFT 數據,降低了開發人員和普通用戶的門檻。
Web3.Storage 與 NFT.storage 是同一個團隊 Protocol Lab 創建的,範圍更大,主要功能也是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途徑來構建具有冗余、分布式存儲和安全、內容尋址數據的應用程式。
3)Ocean protocol
產品簡介:
這個算是 IPFS 協議上比較頭部的項目,目前已經發售代幣 $OCEAN,並且上幣安交易所,它所做的事情其實在市場存在了很久,也存在著很多爭議。Ocean Protocol 做的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交易平台,允許數據提供者通過去中心化的數據交易市場與數據消費者進行交易。同時,數據科學家等相關人士也能在平台上貢獻算法,為原數據提供附加價值以獲得激勵收入。
平台保證所有數據和算法的安全、隱私性,最後,Ocean 協議具有作為 Web3 底層基礎設施的潛力,將數據的價值融入到 Web3 的發展中。但這個賽道有一個問題就是合規合法的問題,用戶如何保證自己的數據不會被剝削?
4)Lighthouse.Storage
產品簡介:
Lighthouse 是一家位於新加坡的去中心化存儲項目,因為 Filecoin 按時間存儲的長短付費不同,Lighthouse 讓 Filecoin 用戶以固定價格永久存儲文件,目的降低 Filecoin 上搭建應用的開發者們的成本,讓存儲的性價比盡量高,為用戶提供在全球範圍內複製其文件的功能,加載更快也可以抗審查。Lighthouse 將與現有所有的棧非常兼容,非常方便其他鏈上的智能合約遷移。
2、Arweave
Arweave 與 IPFS 相比最大的特色是一次性付費、永久保存數據。當人們花費代幣來存儲數據時,會支付 AR,而支付的 AR 一小部分會直接支付給礦工(節點)負責存儲內容,一大部分會被儲存在一個捐贈基金(endowment)內,該基金能夠在技術上無限期地緩慢釋放獎勵。通過這種機制,Arweave 保證了無限的永久存儲。
Arweave 可以通過傳統的網絡瀏覽器訪問,並且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Arweave 有一個投票機制,允許其用戶對內容進行審核,並可將某些標記為非法內容。
相比 IPFS,Arweave 的 BD 能力也可圈可點,所以目前 Arweave 的生態系統非常繁榮。除了 Solana、Nervos 採用 Arweave 作為默認的數據儲存層外,Arweave 通過其儲存中間件項目 KYVE 為 Avalanche、Celo、Near、Cosoms、Flow 等多個公鏈提供區塊數據儲存服務,現在用的 Mirror,Mask Network 都是部署在 Arweave 上的。

1)KYVE
產品簡介:
利用 Arweave 的存儲功能,KYVE 為不同的區塊鏈提供結構化的數據存儲、驗證與訪問服務,幫助不同鏈完成數據跨鏈存儲。數據上傳者負責從源頭獲取數據,並將其存儲在 Arweave 內,而驗證者通過一系列的激勵和懲罰機制確保 Arweave 上的數據有效性和可靠性,從而保障應用層的可用性。
數據存儲後,用戶可以使用 KYVE 的查詢界面檢索數據,或直接在 Arweave 中訪問。經過 KYVE 的驗證和 Arweave 的永久存儲,確保了對下流用戶供給數據的完好性。
2)Akord (初期)
產品簡介:
幫助用戶將數據 Arweave 區塊鏈上,通過端到端的方式加密用戶的文件和消息,保護各自的信息不被審核,不被刪除,當上傳一個文件到 Akord 時,只需為支付一次費用,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存儲項目。
融資情況:
今年三月份,Akord 宣佈完成 230 萬美元融資,Maven11 資本、d1ventures、SevenX Ventures 和 ArweaveTeam 參投。
3)Pianity
產品簡介:
在 Pianity 中鑄造或交易 NFT 的整個過程,完全沒有涉及到其他公鏈,也並沒有之前常見的用於存儲多媒體文件的元數據字段。鑄造 NFT 的整個過程,便是直接在 Arweave 上向 NFT 合約發送一筆交易,在鑄造新的 NFT 的同時將歌曲的音頻文件保存到了鏈上。
Pianity 中使用的是基於 Arweave 構建的全新的 NFT 標準。這種標準相對於之前用戶習慣的 ERC721 協議,最突出的特點,是其從根本上解決了 NFT 元數據鏈外存儲的問題。
之前以太坊中的 NFT 之所以需要通過元數據字段將存儲地址指向鏈下,便是因為一般公鏈高昂的鏈上存儲成本。而基於 Arweave 構建的 NFT 標準,天然地可以享受低成本鏈上存儲的優勢。
因此,在 Arweave 上的 NFT 標準中,可以真正的實現內容與 NFT 成為一個完整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這種標準也被稱為原子化的 NFT,也就是 Atomic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