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幣普漲 240% 背後:究竟有多少玩家,哪個交易所是大贏家?

火爆的背後,本文將通過數據為你解釋 DeFi 究竟有多少真實玩家?二級交易哪個交易所份額最多?

文 | Carol  編輯 | 畢彤彤  出品 | PANews

金融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解決激勵問題,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出現和發展為進一步實現這一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自 6 月中旬 Compound 開啟“流動性挖礦”后,其治理代幣 COMP 就為用戶提供了原方案 6 倍以上的激勵 [1]。在 COMP 的刺激下,流動性挖礦迅速成為主流治理模式,各 DeFi 項目紛紛上線新的激勵方案,DeFi 幣平均暴漲 240%,借款規模突破 16 億美元,鎖倉額(指資金池和抵押品總額)超過 50 億美元。 DeFi 從形成風口到颳起“颶風”僅僅用了月餘,火爆的背後,本文將通過數據為你解釋:


流動性挖礦究竟為 DeFi 帶來了多大的流行性?對整個 DeFi 市場而言,流動性挖礦的作用是“輻射”還是“虹吸”?DeFi 的真實玩家有多少?DeFi 的二級市場流通哪個交易所佔比最多?DeFi 的籌碼集中度如何? 

流動性挖礦已經挖出了多少獎勵?


市值是一個標的市場公允價格的體現,是衡量標的市場價值和規模的一個參考指標。根據CoinGecko 的統計,截至 8 月 10 日,62 個 DeFi 項目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 112.52 億美元,較 6 月 1 日翻了約 3.6 倍,但只約佔整個数字貨幣市場的 3% 左右。 其中,預言機項目 LINK (Chainlink)的市值約為 50.41 億美元,約佔整個 DeFi 市場的 44.80%。在這輪 DeFi 熱潮前,投資者投向預言機的目光並不多,但隨著 DeFi 項目的再次火爆,預言機領域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其他預言機項目也一同上漲。


其次,COMP(Compound)、MKR(Maker)、SNX(Synthetix)和 LEND(Aave)的市值也進入了 DeFi 領域的前五,其中 COMP 和 MKR 的市值都超過了 5 億美元,各約佔整個市場的 4.91% 和 4.89%。 以上市值是根據已流通的代幣數量來測算的,如果考慮到還沒有被挖出來的代幣數量,那麼按照當前的幣價來看,DeFi 市場被稀釋后的市值規模可以達到 289.4 美元,當前市值大約是稀釋後市值的 38.87%,這意味籠統來看當前通過流動性挖礦挖出來的代幣數量已經達到了計劃流通的 38.87%。不到兩個月,流動性挖礦的進程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


稀釋后的市值為市場提供了一種了解 DeFi 領域整體規模上限的可能,即如果市場變動較小,且剩餘代幣很快被挖出,那麼 DeFi 的市值很可能會接近 289.4 億美元的規模。但以目前 DeFi 項目“摩肩接踵”上線流動性挖礦的情況和代幣一上線就暴漲的行情來看,這一規模上限很可能被突破。 

流動性挖礦是輻射還是虹吸?


流動性挖礦的根本目的在於激勵用戶以為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那麼,這種激勵方案究竟為借貸市場帶來了多少流動性? 根據 DeBank 的統計,受益於流動性挖礦,Compound 的貸款總額從 6 月 1 日的 0.19 億美元飆升至 8 月 10 日的 10.40 億美元,翻了 54 倍以上。與此前借貸市場的“老大” Maker 相比,Compound 的借款總額在 6 月 1 日時還只有 Maker 的 15.57%,但在 8 月 10 日已經是 Maker 的 2.63 倍了。


如果計算 Compound 每日借款總額的變化,可以看到,在 COMP上線后( 6 月 16 到 8 月 10 日期間)的 55 天內,平均每天的借款增量約為 1792 萬美元。7 月 2 日和 7 月 26 日是兩個借款增量的高值,各比前一日增長了約 2.68 億美元和 3.64 億美元的借款。


COMP 有效刺激了 Compound 的流動性,那麼對借貸市場而言,COMP 會拉動其他上線流動性挖礦的 DeFi 平台的流動性,產生輻射效應還是受制於 DeFi 的整體市場規模,反而虹吸了其他平台的流動性呢? Aave 和 dYdX 是除了 Maker 和 Compound 之外,借款規模較大的的兩個市場,其中 Aave 開啟了流動性挖礦,但 dYdX 沒有。根據 DeBank 的統計,6 月 16 日至 8 月 10 日期間,Aave 和 dYdX 的借款總額都有所上漲,前者漲幅明顯,約為 501.37%,後者漲幅較小,約為 37.74%。


可見除了 Compound 以外,流動性挖礦確實為其他 DeFi 項目吸引了更多流動性,尤其是同樣上線流動性挖礦的借貸項目,而交易平台則主要依靠交易這些激勵代幣獲得流動性增量。但是,從市場份額的變化來看,增量的流動性主要向頭部市場聚集。6 月 16 日至 8 月 10 日期間, Aave 和 dYdX 在借款總額上漲的同時,其市場份額[2]卻都在下降。根據統計,Aave 的市場份額從 8.03% 下降至 6.65%,dYdX 的市場份額從 8.26% 下降至 1.57%。 流動性挖礦除了對 DeFi 內部有影響外,對整個数字貨幣市場可能都有影響。隨著 DeFi 幣連續創新高,原來不參與 DeFi 的市場資金可能流向 DeFi 市場。


DeFi 幣的幣價由什麼推動?

DeFi 幣一上線就暴漲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景象。根據統計,6 月以來,市值前 20 的 DeFi 幣( 除了穩定幣 DAI 以外 )幣價平均漲幅達到了 243.72%,相當於每天平均上漲 3.48%。


其中,BAND 漲幅最高,從 6 月 1 日收盤價的 1.62 美元上漲至 8 月 10 日收盤價的 14.9 美元,漲幅達到 819.75%。漲幅超過 400% 的還有 LEND、RUNE、KAVA 和 SNX。但是,率先開啟流動性挖礦的 COMP 漲幅並不高,6 月以來其幣價從 93.2 美元攀升至 171.24 美元,漲幅僅 83.73%,漲幅排名僅第 16 位。另外,19 個高市值的 DeFi 幣中,幣價下跌的只有 AMPL,6 月以來下跌了約 28.60%。

DeFi 幣暴漲的背後,量價一致嗎?從 6 月以來各幣種日均名義交易量來看,日均交易量最大的是 LINK,超過了 6.31 億美元,其他代幣的日均交易量都不超過1億美元。幣價漲幅最高的 BAND,日均名義交易量僅 1806 萬美元,COMP 也只有 5045 億美元,相比 BTC 和 ETH,DeFi 幣的“盤子”並不大。


從 6 月以來的幣價漲幅來看,除了 AMPL 和 COMP 從萬級上漲至千萬級以外,其餘 DeFi 幣的平均名義交易量漲幅約為 851.03%,其中,BAND 的名義交易量上漲了 4054.09%,RUNE 上漲了 2759.85%,LEND、SNX 和 UMA 也上漲了 1000% 以上。總體而言,在高漲的市場情緒下,不斷增長的交易量為逐漸走高的幣價提供了支撐。

但是,大多數 DeFi 幣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主要依賴個別交易所。比如 BAND、KAVA 交易量中的 79% 左右都來自 Binance 一家交易所,LRC 交易量中的 57.16% 都來自 OKEx 一家,COMP 交易量中的51.24%都來自 CoinBene 一家。此外,AMPL、BAL、NXM、RUNE、YFI 交易量中的 80% 左右來自某兩家交易所。總體而言,DeFi 幣二級流動性的集中度比較高。而除了中心化交易所之外,Uniswap 也是 DeFi 代幣的重要流通平台。


DeFi玩家有多少?


流動性挖礦的“致富效應”吸引了更多人真正參與到 DeFi 交易中?鏈上持幣地址數和調用合約的地址數也許能為觀察用戶規模提供一個參考範圍,儘管這兩類地址數都不能直接等同於實際用戶規模。 

從以太坊上的 DeFi 平台來看 [3],市值前 20 的 DeFi 幣持幣地址總數約為 92.5 萬個,其中 LINK、LEND、ZRX 和 DAI 的持幣地址數分別都超過了 10 萬個。另外,在市場較為關注的項目中,COMP 的持幣地址數只有 2.24 萬個,BAND 的持幣地址數只有 0.54 萬個,YFI 的持幣地址數只有 0.45 萬個。總的來看,即使在流動性挖礦的推動下,DeFi 幣的鏈上持幣地址數量並不多。


如果從近 7 天調用過合約的地址數來看,真正的 DeFi 用戶數更少。根據 DAppTotal 的統計,近 7 天內,高市值的 DeFi 項目中,Maker 的用戶數最多,接近 1 萬個地址調用過合約,其次是 Balancer (BAL)和 Synthetix(SNX)的用戶,分別有 4000 個以上的地址調用過合約。

熱門項目 Compound(COMP)和 yearn.finance(YFI)分別只有 2440 和 1400 個地址調用過合約。 由於一個真實用戶可以擁有多個地址,因此即使是調用合約的地址數量也無法完全等同於用戶規模。但是從持幣地址和調用合約地址的巨大數量差來看,單個 DeFi 平台的用戶規模還很小,現在不斷走高的幣價可能摻有較多的投機因素。 

而且,DeFi 幣的籌碼分佈也非常集中。


從鏈上地址的餘額來看,在不考慮最大餘額地址的情況下(通常最大餘額的地址是合約地址),餘額排名 2-50 位的地址,其總餘額平均佔到流通總量的 52.11%,而餘額排名 51-100 位的地址,其總餘額平均只佔流通總量的 4.99%。這也意味着,餘額排名 100 以外的 90% 以上的地址,其總餘額平均佔比低於 4.99%。其中,AMPL、BAL、NXM 和 ZRX 是籌碼更為集中的幾個代幣。 


說明:[1] 參考 PAData《牛市已來?二季度幣價平均上漲近 50% 創新高,公鏈幣組團“上位”》。[2] 這裏的市場份額指某一市場中的借款總額在借款總額前 5 的整體市場中所佔的比例。由於目前借款市場高度集中,借款總額第六位的市場只佔不到 1% 的份額,因此為了便於統計,將借款總額前 5 的市場視為總借款市場,如此,實際市場份額會比此次的統計值略小。[3] KAVA 和 LUNA 不屬於 ERC-20 代幣,這裏為了統一橫向比較的標準,故只分析以太坊上的 DeFi 平台。


PANews 原文網址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