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瘋狂、貿易格局的重建以及勞動市場的演變,都是超投機資本主義時代的縮影。
歡迎來到超投機資本主義時代。
請密切關註九月中旬的 M2 貨幣供應量。
在當前非理性的經濟環境下,超投機注意已成為自然反應。
財政和貨幣政策曾是將市場錨定在某種穩定狀態的工具,而如今這種穩定狀態已經出現裂痕:
- 美國正在運行 7% 的 GDP 赤字,而這發生在充分就業時期。
- 利率維持在 5%,但比特幣逼近歷史高點。
- 貨幣政策已被財政主導所取代,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刺激措施仍在持續。
市場不再反映基本面,反映的是流動性。
撰文:arndxt|編譯: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比特幣的瘋狂:在一個紛亂的世界中是否合理?
比特幣不再需要疲弱的經濟或降息。事實上,最佳的宏觀環境可能是沒有新的衝擊,流動性條件持續向好。
而流動性正在激增:
- 全球M2 貨幣供應量仍處於高位,可能已見頂。
- 如果比特幣上漲10%,超過130 億美元的空頭部位將被清算,這表明市場仍有充足的資金推動其拋物線式上漲。
- 比特幣通常在減半後的525 至530 天內見頂,這意味著2025 年9 月下旬可能是關鍵時間點。
@MintedMacro 基於歷史減半週期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流動性驅動週期:當M2 成長時,比特幣表現強勁。而目前M2 目前已出現雙頂形態,且第二個高點低於第一個。
頂部時間預測:
- 2013 年:減半後525 天
- 2017 年:減半後530 天
- 2021 年:減半後518 天
- 2025 年:約9 月21 日
預計頂部區間:
比特幣可能達13.5 萬至15 萬美元
但上行空間可能受到宏觀緊縮政策的限制。
關鍵結論:
九月可能出現反彈,隨後可能因流動性驅動的回調。
在基本面扭曲、流動性成為主導力量的背景下,市場參與者正在適應。

宏觀分析更新至2025 年8 月3 日,涵蓋以下主題:
- 本週宏觀事件
- 比特幣熱度指標
- 市場概覽
- 關鍵經濟指標
- 印度聚焦
本週宏觀事件總結



比特幣熱度指標
銀行與監理動態: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啟動「加密計畫」,旨在加強監管並提升美國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 PayPal 推出「加密支付」功能,讓美國企業接受100 種加密貨幣。
- Visa 擴展穩定幣結算能力,新增支援的代幣和區塊鏈。
- BNB 創歷史新高,機構需求和公司資金湧入推動上漲。
機構投資與專案發展:
- Tron Inc.提交10 億美元證券聲明,成為TRX 的最大持有者。
- Strategy Inc.收購7.398 億美元比特幣,持股擴大至430 億美元,推出優先股IPO。
- Tether 報告第二季度利潤49 億美元,比特幣和黃金需求強勁。
- SharpLink Gaming 收購2.95 億美元以太坊,成為第二大持有者,持股438,017 ETH。
- Syntetika Hub 上線:生態系統中的學習、貢獻與獎勵中心。
NFT 與數位收藏品市場:
- NFT 銷售額在7 月飆升至5.74 億美元,為2025 年第二高,受巨鯨資產需求推動。
- CryptoPunks 底價達20.8 萬美元,創三年新高,以太坊上漲帶動市場。

市場概覽
美國經濟:更廣泛的減速跡象
- 本週經濟數據傳遞出明確且一致的訊號: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在今年上半年急劇放緩。
- 消費者行為正在改變,儘管家庭資產負債表更為健康,但信用卡使用收緊,反映出不確定性上升而非樂觀情緒。
- 房屋負擔能力創歷史新低:即使房價小幅下跌,房貸利率和持有成本(稅金、保險、維護)激增。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報告顯示擁有一套中等價位住房現在消耗了中產階級收入的53%,為歷史最高,突顯了住房所有權的結構性障礙。
全球央行:政策路徑分化
- 政策分歧正在顯現:日本、加拿大、巴西、哥倫比亞和新加坡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而智利和南非則因通膨放緩和經濟疲軟提前降息25 個基點。
- 歐元區第二季GDP 略高於預期,季增0.1%,但核心通膨穩定在2.3% 同比,顯示歐洲央行將保持謹慎。
- 中國7 月PMI 走軟,顯示其經濟復甦動能消退速度快於預期,可能拖累區域需求和供應鏈。
聯準會:數據依賴的困境
- 聯準會連續第五次會議將利率維持在4.25%–4.50%,強化了其在混合訊號中的謹慎立場。
- 9 月會議仍可能調整利率,但並非確定降息,聯準會官員明確表示需等待勞動市場、通膨和消費者數據的更明確證據。
- 前景取決於經濟放緩的深度以及通膨是否繼續緩解而不引發衰退。
關鍵經濟指標
美日協議:
新關稅協定:低於威脅但仍高企
- 美國宣布對所有日本進口商品徵收15% 的關稅,高於先前的10%,遠高於年初的2.5%。
- 汽車及零件此前關稅為27.5%,現統一為15%,推動日本汽車股和股市上漲。
通膨風險來自進口價格上漲
- 儘管避免了極端的25% 稅率,15% 的關稅仍會推高日本商品的消費者價格,增加通膨壓力並削弱美國家庭購買力。
- 更廣泛的貿易政策轉變可能進一步推高其他地區的進口成本。
日本5,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條款不明
- 川普稱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 億美元,其中90% 的利潤歸美國,稱之為「簽約獎金」。
- 然而日本談判代表表示這一數字是上限而非保證金額,並期望美國分擔風險和融資。
- 缺乏書面協議引發對執行力的質疑,為未來爭議埋下伏筆。
美國製造業推動面臨勞動限制
- 協議旨在將更多製造業活動轉移至美國,但在勞動力短缺和移民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如何填補職位尚不明確。
- 這一矛盾削弱了透過回流減少貿易逆差的策略。
汽車產業反彈:不公平競爭
美國汽車製造商面臨比日本進口商更高的成本,原因包括:
- 進口零件25% 的關稅。
- 進口鋼鐵和鋁50% 的關稅。
-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USMCA)下複雜的退稅流程。
產業領袖警告協議偏向日本而非美國製造商和工人,並擔憂其為未來貿易協議開創先例。
協議存疑:談判而非合約簽署
- 未簽署正式條約;雙方已對條款解釋產生分歧。
- 引發對美國依賴非約束性貿易承諾的廣泛擔憂,可能侵蝕未來談判的信任和穩定性。
就業市場:
新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招聘低迷情況
- 近期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創十年新高,僅比所有年輕工人低一個百分點,差距異常狹窄。
- 歷史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前景遠優於同齡人,這趨同是白領就業趨勢的警訊。
AI 並非主要原因,至少目前是如此
- 儘管生成式AI 被指責消滅初級崗位,但其影響仍局限於特定產業(如科技)。
- 更廣泛的措施尚不足以解釋畢業生招募的普遍疲軟。
政策不確定性讓市場降溫
- 貿易政策、聯準會利率方向和移民限制的不確定性可能阻礙企業招聘,尤其是技術職位。
- 這種不確定性也影響員工行為,離職率低,反映在不穩定市場換工作的猶豫。
- 離職減少=職缺減少,導致勞動市場流動放緩。
技術工人短缺緩解
- 長期存在的大學畢業生短缺,曾是高工資溢價的關鍵驅動力正在減弱。
- 隨著更多工人進入技術勞動力池,薪資溢價趨於平緩或下降,可能進一步抑制傳統高成長產業的創造力。
印度聚焦
英國- 印度貿易協定:一次重大的非美國轉向
- 英國和印度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貿易協議,削減90% 以上英國對印度出口商品的關稅。
- 英國預計到2040 年對印出口將成長60%,得益於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准入。
汽車產業大贏家
- 印度將汽車進口關稅從100% 降至10%,這項戲劇性變化可能會重塑汽車市場。
- 但配額限制了進口總量,抑制了英國汽車製造商的短期商業利益。
印度獲益顯著
儘管新聞聚焦英國出口成長,但印度從自身關稅削減中獲益更多:
- 消費者物價降低
- 國內競爭加劇
- 印度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增強
這些結構性優勢可能提升印度的長期出口能力和生產力。
印度對英出口商品免稅50%
此前面臨4%–16% 關稅的印度出口商品中,約50% 將免稅進入英國,協助印度紡織、製藥和食品出口商。
戰略性貿易重組
- 該協定反映全球趨勢:隨著美國關稅擾亂現有貿易模式,各國正嘗試夥伴關係多元化。
- 印度正積極尋求與歐盟、東協甚至美國的貿易自由化,將自己定位為後全球化重置的關鍵參與者。
總結
超投機資本主義時代的核心特徵是流動性驅動、財政主導和市場對傳統經濟邏輯的背離。比特幣的瘋狂、貿易格局的重建以及勞動市場的演變,都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需適應這個新現實,靈活應對流動性波動和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當前全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流動性驅動的市場行為。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資產價格應反映其內在價值或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然而,在超投機資本主義時代,流動性即可用資金的充裕程度成為主導市場價格的核心因素。
以比特幣為例,其價格波動與全球M2 貨幣供應量的成長高度相關。當中央銀行透過量化寬鬆或其他手段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時,這些資金往往流向高風險、高回報的資產,如加密貨幣。這種現像在2025 年尤其明顯,儘管聯準會維持較高利率,但比特幣仍持續上漲,反映出市場對流動性的依賴已超過對傳統經濟指標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