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音樂:2022 年音樂 NFT 有機會做成嗎?音樂 NFT 是什麼呢?

把音樂 NFT 當作一個常見的商品市場尋求增長,離不開優質音樂人的加入和高質量音樂的產生。而這則需要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 NFT 的世界。

作者:ViviDaBest
來源:Will Music NFT make it in 2022?

隨著視覺藝術家、籃球明星入局 NFT 市場,再加上 2021 年下半年 gamefi 市場的火爆,我們見證了一個完成了許多暴富神話的 NFT 市場。相比於 PFP(profile pic,頭像)NFT 市場的全面爆發,目前音樂 NFT 市場仍然在相對早期。提起頭像 NFT 市場,我們能想到的是 CryptoPunks、BAYC、Doodles,但提起音樂 NFT,耳熟能詳的卻可能不多。年初,3LAU 在Royal 上通過銷售音樂 NFT 輕鬆獲得 7 位數收入,並且將音樂版稅收入的 0.15% 分給 NFT 持有者。

把音樂 NFT 當作一個常見的商品市場,一個市場能夠快速的啓動並且健康且持續的增長週期的關鍵是需求和供應的共同增長推動整體市場體量的增長。需求的增長除了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怕踏空)等市場熱情之外,還需要本身商品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情緒價值或實用價值),這就離不開優質音樂人的加入和高質量音樂的產生。而這則需要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 NFT 的世界。

閱讀更多:【NFT 新手必看】NFT 是什麼,要怎麼買,怎麼玩呢?我該選擇哪個平台?

音樂人為什麼要加入 NFT 世界?

音樂行業 90% 的收入被頭部 1% 的藝術家佔據,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高度壟斷的市場,新興藝術家想要入場並打開市場尤為困難。頭部藝術家不僅有足夠的啓動資金籌備音樂的製作,還有大廠牌支持和站台幫助他們宣發。不止如此,大音樂廠牌公司的存在更加加劇了這種兩極分化的存在。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招募最頂尖的音樂製作團隊,和足夠強大的關係網絡宣發音樂、打開市場局面、佔據新聞版面。但最近新媒體形式的出現如 Youtube、Instagram 和 Tiktok 的出現,讓局面逐漸發生了變化。廠牌公司已經沒有耐心從頭培養自己的音樂人,他們更習慣於從上述社交平台上挑選積累了足夠眼球關注的藝術家加入自己的公司,就比如近些年走紅的 Billie Eilish 也是在 Sound Cloud 上積累了足夠的人氣才被經紀公司發掘。

這樣的人才發掘方式,就使得藝術家自掏腰包投入製作宣發音樂尤為重要。而這一切則是需要藝術家早期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擁有不同方向的藝術家人脈(如編曲、作曲和視覺設計等),對於大部分初入行的藝術家來說尤為困難。而 NFT 和 crypto 的出現,則給藝術家們提供了另一種破局方式。對於只會某一項才能無法完成整首音樂創作的藝術家來說,他們可以利用 SongCamp, Rare. Wav Connoisseurs 等 Web3 平台,認識不同的藝術家,共同創作。他們可以利用Sound、Catalog、MintSongs、Async Art 等平台以 NFT 的形式發行自己的音樂 demo,從而獲取進一步創作的啓動資金。從和粉絲的關係上來說,由於大部分音樂 NFT 都會通過分享版稅的方式讓藝術家的粉絲變成他們的投資人,另外 NFT 持有者常常會有享受專屬粉絲活動的特權,從各種層面上來說,都是加強了粉絲和藝術家之間的紐帶,提高了粉絲的粘性。

不止是經濟收益上,而且是藝術創作上,藝術家們都能從 NFT 和 crypto 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支持。不難想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加入音樂 NFT 的世界。

音樂 NFT 會不會有購買者?

這需要回答最基本的問題,音樂 NFT 到底是什麼?音樂 NFT 不止是 NFT,它還是音樂本身。擁有 NFT 可以讓持有者分享版稅。它是傳統 NFT 又是 web2 中的音樂。擁有音樂 NFT 可以讓你獲得對應內容的所有權,但不一定能讓你獲得商用和分發對應音樂的權利。

不難看出,音樂 NFT 既有傳統 PFP NFT 的社交意義,更能帶來多種經濟收益。通過標榜自己是某些音樂/藝術家的支持者,持有者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結識同好。另外還能通過 NFT 本身價格的上漲和版稅分成獲得收益。音樂 NFT 持有者和藝術家的關係不止是粉絲和藝術家的關係,更是分發商、投資者和藝術家的關係。每一個NFT持有者都有動力宣傳作品,不止是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喜愛的藝術家,更能獲得切實的經濟收益。

音樂廠牌或頭部公司會不會入局?

早在 2015 年,就有藝術家和開發者嘗試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音樂行業中的問題,但當時的項目 scope 太大,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同時當時廠牌和頭部發行公司的力量太大,導致當時的項目都以失敗告終。但由於最近新媒體(Shopify、Youtube)和社交平台力量的壯大,同時因為 NFT 概念的火熱,目前大部分的音樂 NFT 項目都從小範圍著手,比如只負責少數藝人的 NFT 發售或者不多於 100 份 NFT 出售(如 Sound 每次都是只有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發售)。

另外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目前在 web3 世界出售音樂 NFT 的藝術家多數都是個人小眾藝術家,所以造成的影響力還比較有限。大部分主流藝術家/音樂人由於和音樂公司的協議,主要版權都是被公司掌握在手中,他們沒有辦法自行發售音樂 NFT。那麼我們將看到的是藝術家完全拋棄音樂公司,直接進入 web3 呢?還是音樂廠牌公司也進來分一杯羹呢?還是他們都堅守 web2 陣地呢?

首先不論音樂廠牌公司入局與否,我們都看到了 crypto native 的一些廠牌公司已經出現了,如Good Karma Records、Dreams Never Die Records。尤其後者是從 web2 轉化過來的,創始人團隊之前建立了音樂分享平台 Hillydilly,發現了一系列包括 Billie Eillish、LANY 等在內的主流音樂人。目前他們組建 DAO 幫助藝術家創作音樂,且在 Spotify、Apple Music、Audius、Catalog 等多個 web2、web3 平台上線音樂。這些廠牌公司與傳統的廠牌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將為音樂人創作更多的收益方式和更高的版稅分成(相比傳統世界低至 15% 的版稅)。

同樣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傳統公司在進行 NFT 的嘗試和探索:華納音樂和 Genies 建立了合作關係準備發行 NFT;格萊美正在銷售 NFT;環球音樂準備和 BAYC 合作發行 NFT。另一方面,簽約的頭部音樂人如果有足夠的粉絲支撐,其實是會嘗試對音樂公司的版稅分配機制發出挑戰的。我們看到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有 Taylor Swift 在 2019 年對前簽約公司不公平的版權要求提出不滿。如果 NFT 如設想般一樣能帶來更高的粉絲粘性;更廣闊的市場,同時新型分發機制開始對傳統公司產生威脅,老牌音樂公司入局想必是在所難免。

閱讀更多:一文教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NFT 交易市場

音樂 NFT 目前的問題和潛在局限性

目前音樂 NFT 沒有得到任何法律支持,版稅分成的規定和現有專利權的法律規定兩者的關係並不明晰。不像大部分 crypto 產品寫在智能合約上有明顯可遵循的規定,大多數版稅分成的規則是沒有具體規定的。目前不同的 web3 音樂平台對於版稅分成有自己的理解。由於音樂製作本身存在多方協作的過程,所以涉及的版稅分成十分複雜。音樂的二次使用和創作都會涉及到多方的版權收益分配,如用在 Podcasts 中需要分成創作版稅和錄製版稅;而如果是在電視廣告和遊戲中使用則主要是創作版稅分成。

法律上,專利所有權和 NFT 規定的版稅分享如何融合,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對於已經在 web2 中發行的藝術作品。比如說 Jay-Z 的公司合伙人 Damon Dash 就想要售賣 Jay Z 的作品 Reasonable Doubt 卻被告知他只擁有 1/3 的版權,被告上法庭。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身上。由於想要出售他的電影劇本《低俗小說》的 NFT,被電影公司 Miramax 告上了法庭。

另外,頭像 NFT 項目之所以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稀缺性、盲盒銷售和銷毀機制。目前已經有一些音樂 NFT 項目開始做對應的嘗試了,包括 Sound Arts 的稀有性機制、藝術家 Pak 啓動的 burn.art NFT 銷毀平台、EulerBeats 的國庫和流動性提供者收益機制。當相比頭像 NFT,音樂 NFT 的稀有性玩法受很大限制,目前基本上都是靠不同的混音給不同的 NFT 加特性,而沒有辦法有更多的視覺特性,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樂 NFT 在社交場景中的傳播。另外,不同於頭像 NFT 可以在 web2 社交平台進行展示,迅速吸引更多非 crypto-native 的受眾進入。音樂 NFT 展示場景有限,除了粉絲經濟以外,比較難吸引非 crypto 人群。

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應用場景

Socialfi 是 2022 年乃至後面幾年的一大熱門板塊,相信這一想法已經是很多人的共識了。不同於遊戲或者 defi 產品,產品本身的造福效應和可玩性就可以吸引一大批玩家。社交 app 除了本身產品的優越性之外還強烈的依賴於社交關係網絡的建立。在 web2 的世界,微博/twitter 的冷啓動靠的是明星粉絲關係,人人或者 facebook 靠的則是同學朋友關係。那麼在 web3 的世界里,socialfi 將依靠什麼關係網路來啓動呢?

目前可以看到一些 NFT marketplace/gallary 項目開始和社交發生融合,如投資陣容強大的 gallary 和號稱要做 web3 社交投資工具的 prysm。而音樂 NFT 的出現很大可能將在 web2 上上演的粉絲經濟在 web3 中再上演一遍。想象一下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找到喜歡某一音樂流派和音樂歌手的同好;不只是相同的興趣愛好,你們還有很強的利益綁定,為 ido 打榜的同時你還能獲得實在的經濟收益,很難說這不是一個絕佳的社交場景和社交 app 催生劑,這也是網易雲音樂儘管在音樂數量完全不敵 QQ 音樂的情況下,仍然佔據穩固的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相似的故事其實已經在 web3 上演了。BAYC 等頭部 NFT 項目逐步構建自己的社群(Youtube 頻道,廣播和 clubhouse 頁面等),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社群,包括阿姆在內的音樂人也高調進入 BAYC 社區。未來音樂 NFT 世界是將重新建立新的行業規則還是變成社交場景的孵化器,我們將拭目以待。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