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條賽道的真正轉折點,不在產品形態,而在製度邊界。
撰文:Biteye 核心貢獻者 Viee
近期,預測市場賽道熱度驟增。 10 月初,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ICE 宣布向Polymarket 投資高達20 億美元,投後估值約90 億美元;數日後,美國合規預測市場Kalshi 亦完成3 億美元融資,估值攀升至50 億美元。
伴隨巨額融資,Kalshi 和Polymarket 等頭部平台交易量激增,Kalshi 預計今年年化交易額將達500 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已超60%,首次反超Polymarket。
在加密敘事逐漸冷卻、監管風聲趨緊的當下,預測市場為何被重新提起?它的產品形態是否真的發生了質變?又有哪些新一代專案試圖走出「投機遊戲」的老路?
以下是8 個具代表性的項目樣本,從中可以管窺這條賽道在產品設計、合規博弈和融資邏輯上的不同取向。

1. Polymarket
Polymarket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預測市場平台,獲得22.79 億美元巨額融資。 10 月,由紐交所母公司ICE 承諾向其投資高達20 億美元,使Polymarket 投前估值達到90 億美元。
Polymarket 由Shayne Coplan 於2020 年創立。 Shayne 在高中時就參與了以太坊ICO 投資,被視為加密圈「神童」人物。面對監管壓力,Polymarket 在2025 年以1.12 億美元收購持有CFTC 牌照的衍生性商品交易所QCEX,從而獲得在美合法經營資格。 Polymarket 是預測市場的經典玩法,使用者可以使用加密貨幣對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事件結果下注,透過購買「預測股份」的方式參與市場,每個股份代表對某一結果的押注。當事件結果揭曉後,持有正確結果股份的用戶即可獲得相應收益。整個交易過程都在鏈上進行,使用USDC 結算,既保證了資金的穩定性,也提升了透明度。
新手閱讀:《 比民調更準?Polymarket 是什麼 》
2. Kalshi
Kalshi 是美國首個持牌合規的綜合預測市場交易所,已獲得5.15 億融資,由Paradigm、a16z 領投。
Kalshi 由Tarek Mansour 和Luana Lopes Lara 於2018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創立。兩位創辦人選擇了艱難但合規的道路,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長期博弈,最終成為第一個獲得CFTC 監管許可的預測市場平台。
Kalshi 自2021 年開放美國市場,提供政治選舉、經濟指標、體育賽事等多類別事件合約。 2024 年透過訴訟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合約上線資格,填補了合規空白。
3. The Clearing Company
The Clearing Company 是一家由Kalshi 和Polymarket 前團隊推出的預測市場,已經獲得1500 萬美元的融資CEO Toni Gemayel 曾先後擔任Kalshi 和Polymarket 的平台增長負責人。
目前平台尚處於籌備和開發階段,團隊十分注重簡化使用者體驗,希望新產品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像使用Robinhood 或Coinbase 一般簡單,也強調設計合規的產品。從構想來看,這類產品試圖在兩端尋找折法中,既不過於偏離監管要求,又力求降低用戶理解門檻,但是否真的能建立起有效市場生態,仍待觀察。
4. Limitless
Limitless 是高頻預測市場,提供分鐘到日內的短期價格預測合約,共融資約700 萬美元,由知名加密基金1confirmation、Coinbase Ventures 投資,由CJ Hetherington 等人於2023 年創立。
Limitless 於2025 年5 月正式在Base 主網上線,隨後擴展至Arbitrum 等二層,產品形態更接近傳統合約交易所,用戶可在短週期價格市場中押注“Yes/No”,預設到期時間,結算時由鏈上預言機確定結果。
從數據表現來看,Limitless 創造了大量超短線交易的場景,部分用戶利用快速明確的結果做短線套利。然而也因此,社群中出現批評聲音:有用戶指出平台曾上線勝負已定或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市場且不收手續費,例如1.5 小時內的BTC 價格市場,這種「明牌市場」被套利者濫用放大交易量,目前團隊回應稱已優化市場生成規則,杜絕此類情況。
5. Opinion
Opinion Labs(O.LAB)目前已獲得500 萬美元融資,由YZi Labs 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Echo、Animoca Ventures、Manifold Trading、Amber Group 等。
目前進度方面,Opinion 已在Monad 測試網路上啟動預測市場以收集社群回饋,並與Binance Labs 有合作背景。
6. Melee
Melee 是由Variant 基金加持的新銳預測市場,號稱打造「Viral Markets」-讓任何話題都能產生預測市場,並透過病毒式傳播獲取流量。目前已經完成350 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Variant 和DAO Builders Alliance(DBA)。共同創辦人兼CEO Max 曾在Ava Labs 擔任策略負責人,也創立過短視頻網紅品牌,對社群營運和商業策略有獨到見解。
截至目前,Melee 仍處於開發和預熱階段,尚未正式上線產品。官網目前僅提供等待名單註冊入口,透過綁定X 帳戶即可加入候選。根據官方透露,Melee 所提倡的「病毒市場」概念包含三大特色:任意話題皆可成市、創作者變現閉環、早期參與激勵,定位於社交與預測市場的交叉點,試圖透過UGC(用戶生成市場)模式激發廣泛參與。
7. Football.Fun
Football.Fun 以球員預測為核心機制,將現實中的職業球員代幣化為可交易「股份」,用戶可持有球員卡,並透過其在真實比賽中的表現獲得積分與結算獎勵,創始人Adam 是WolvesDAO 社區成員,目前已經完成2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包括6th Man Ventures、Zee Prime、Sfermion 等。
8. Trepa
Trepa 主打數值型預測,讓使用者就宏觀經濟指標等具體數值進行預測,並根據誤差大小獲取不同程度的報酬。目前完成約42 萬美元的融資,領投方Colosseum 是一支由Solana 基金會前成長負責人創立的基金。
Trepa 團隊於2024 年在新加坡成立,核心成員具備跨領域背景。目前正處於公測階段,使用者可以選擇某個預測主題(多為宏觀經濟或金融數據,如某國通膨率、某季度GDP 增速等),然後透過拖曳數值滑桿或輸入具體數值來提交預測。與傳統二元市場只有「對/ 錯」不同,Trepa 採用連續獎勵機制:預測值與實際結果越接近,獎勵越高,即便猜測有偏差也能獲得部分回報。
合規風險,賽道最大的不確定性
縱觀上述八個項目,可以發現預測市場在產品設計、技術實現上已呈現明顯分化。但無論何種模式,共同的挑戰仍是監管如何界定其法律屬性。
預測市場天然具備「投機+ 博彩」特徵,在多數司法轄區屬於敏感產業。在美國,少數項目如Kalshi 獲得合規牌照,而Polymarket 亦透過收購方式嘗試建構合法路徑。但更多項目仍處於監管灰區。
此外,即便是鏈上平台,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以下風險:
- 市場操縱:少數資金可能影響價格方向,破壞資訊有效性
- 預言機風險:資料來源出錯或遭攻擊,直接導致結算錯誤
- 合約安全:部分新平台尚無完整審計,資金有被盜隱患
- 退出難度:部分市場流動性有限,有資金滯留風險
根據經驗,預測市場一般不建議ALL-IN 重倉,而宜採用分散小額多注策略,以對沖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如果十分想參與,也建議新手首選合規且使用者體驗友善的平台,Polymarket 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除此之外,新手參與最大的門檻在於理解交易機制和技術使用。在預測市場,下單不是簡單買漲買跌那麼直觀,而是需要讀懂賠率或價格所代表的機率。例如價格0.20 表示市場認為有20% 機率事件會發生,這與傳統賠率換算需要點技巧。建議花時間閱讀平台的新手指南或網路上的科普文章,理解二元市場的盈虧計算。
寫在最後:是工具,還是投機變體?
預測市場並非新事物。早在2000 年前後,就有不少智庫與經濟學家將其視為「資訊整合與社會共識形成」的工具之一。但現實是,過去二十年內,無論是在Web2 場景或是鏈上應用中,預測市場始終未能大規模突破。一方面是合規門檻限制了其用戶規模,另一方面,投機屬性又使其難以獲得公共機構的廣泛支持。
這次Polymarket 與Kalshi 的再度走熱,或許是資本週期中對新題材的一次追逐,也可能只是市場博弈工具的一種補充。但無論如何,它還遠遠稱不上是「改變市場結構」的力量。
這條賽道的真正轉折點,不在產品形態,而在製度邊界。在建立起完整的風控和進入系統之前,我們仍需保持冷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