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投入亞太市場適逢其時, Solana 年底或將有新殺招

從華爾街到加密圈,從「BTC Maxi」到Solana,不斷探索新階段的Lily Liu ,也為Solana 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圈變數。

原文作者:Frank、原文來源:Foresight News

從華爾街到加密圈,從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到Solana 基金會主席,哪一個轉變的力道更大?

或許Lily Liu 自己也說不清楚,2005 年初入場場後,相繼在 Morgan Stanley、麥肯錫、KKR、HCA 等頂級傳統金融機構工作的她,本來循規蹈矩地在做一個典型的傳統菁英,哪曾想,在好友兼產業大咖李啟元的持續安利下,戲劇性地了解並接觸了比特幣。

自此之後,作為一個2013 年就開始接觸比特幣的「老砲」,Lily Liu 如今已經進入加密行業整整十年,一路從交易所(比特幣中國)到美國最早的挖礦公司21 Inc(該公司後改名為Earn.com 並被Coinbase 收購),再到加入公鏈(Solana),她始終處在頭部資源的交匯處,感受著市場最真實的變化,同時也觀察著產業的巨變。 

  • 2013 年,「Bobby,你不應該去玩比特幣」;
  • 2021 年,「Solana 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我按,它就發生」;

這兩段從圈外到圈內,再從「BTC Maxi」到加入Solana 的經歷,如今回看,既是轉折也是優勢——它鏈接起了加密圈的老砲成員和矽谷裡的傳統菁英,也給了更多人重新審視Solana 的理由,這無疑為Solana 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潛在變數。

在去年FTX 風雲動盪之際,整個市場的監管風向也有所變化,Lily Liu 決定適時加大在華語區及亞太市場的投入,Solana 也相應地在今年走出了不一樣的步伐,Foresight News 在2023 年9 月10 日有幸對Lily Liu 進行了專訪,在此整理專訪實錄,以颯讀者。

閱讀更多:Solana 是什麼?2023 有什麼潛力發展機會?

從華爾街到加密圈,從「BTC Maxi」到 Solana

從華爾街到加密圈,從「BTC Maxi」到加入Solana,在Lily Liu 眼裡,「Solana 提供了完全不一樣的選擇」,正如她在回答為什麼看好Solana 時的表述那樣:

「我按,它就發生」。

她認為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區塊鏈專案同時擁有強大的社群和技術,而Solana 就是其中之一——提供了一種適用於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新成長模式,而不僅僅依賴矽谷或Web2 產業的傳統方法。

Foresight News:Lily 老師您好,很高興能有機會採訪您,首先能否請您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其次,我做了一些小研究,看到您是史丹佛和哈佛大學畢業的,職業生涯早期在 Morgan Stanley、麥肯錫和 KKR 都工作過,這些都是傳統行業頂級的公司,是什麼機緣讓你了解到了區塊鏈產業,並且開始在這個產業創業?

Lily Liu:感謝ForesightNews 的訪談,各位中文讀者好,我是Lily,大家也可以叫我中文名:劉元立,雖然出生在美國,但是我一直與中國有很強的淵源,也很自豪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我13 年加入區塊鏈產業,目前擔任Solana 基金會的主席。我的職業生涯開始於 Morgan Stanley 香港投行,隨後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麥肯錫,工作地點是紐約和北京,大約在2005 年至2008 年之間,後來參與一個私募股權基金KKR,主要在紐約工作。

透過KKR 這份工作,我結識了美國田納西州的「Frist」家族(Foresight News 註:「Frist」家族於上世紀60 年代開始創建了世界最大的私立連鎖醫療機構之一HCA) ,他們在中國也開設了一家私人醫院,我參與了他們在中國浙江省慈溪的一個國際標準醫院項目,該醫院擁有500 張床位。所以其實我的第一次創業與科技無關,而是與醫療產業有關。

在2013 年,我仍然住在上海,我有一個好朋友叫Bobby Lee (Foresight News 註:李啟元,“比特幣中國”聯合創始人,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的哥哥),他在比特幣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Bobby Lee 和我是史丹佛大學的校友,我們在上海時候成為了好朋友。

有一天Bobby Lee 跟我提到了比特幣,當時我對比特幣的理解還很淺薄,認為它可能與洗錢或毒品市場有關,還對他說「Bobby,你不應該去玩比特幣」。但他一直在提,勸我不要忽視比特幣,可以說這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比特幣領域有一種宗教般的熱情。

在他一再的推薦下,我決定認真學習比特幣。我閱讀了比特幣的白皮書,並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逐漸意識到比特幣在技術、理論和去中心化的概念方面都非常深刻和有趣,而當時在2013 年至2014 年只有比特幣及萊特幣等少量的幣種。

2014 年我離開醫院加入了Bobby 創立的「比特幣中國」(BTCC),在BTCC 工作了大約四到五個月之後我回到美國,遇到了一個叫Balaji S. Srinivasan 的人,他經營著一家名叫21 Inc 的挖礦公司。當時美國只有幾家挖礦公司,21 Inc 是其中之一, 當時處於市場逐漸走熊的時期,許多公司都面臨財務規劃不足的挑戰,我和Balaji S. Srinivasan 一起努力幫助21 Inc 緩解了財務壓力,後來他們改名為Earn.com,並在2018 年賣給了Coinbase。

在那段時間,我主要關注比特幣並對它充滿興趣,因為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技術選擇。許多應用程式、案例都被視為夢想,只是在Bitcointalk 或文章裡討論未來去中心化技術的可能性。比特幣證明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是可以存在的,但無法承載更多的用例,如果要真正運行一些場景,要等一個小時才能收到資金,這跟傳統的金融系統相比還需要很大的優化。

因此,我認為在以太坊出現之後,它擴展了加密領域中可以實現的各種用例。然而以太坊也存在一個問題,雖然它交易速度比比特幣快,但並不像我們傳統的金融交易那麼迅速。實際上,無論背後的技術如何運作,美國和中國都擁有類似PayPal、微信支付的獨立支付系統,這些傳統支付方式仍然在使用者體驗方面具有優勢。

Foresight News:你覺得這個產業和傳統產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經歷了幾輪牛熊是什麼吸引著你在這個行業裡持續build?

Lily Liu: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創業的文化,傳統公司通常不以創新或創業為其核心優勢,它們的目標通常也不是創新或創業。相較之下,矽谷的核心文化是創新和創業。

我認為區塊鏈是技術領域中最極端的產業之一,因為它的最終目標是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矽谷商業模式不同,區塊鏈有一個非常強調去中心化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它既有點像社會主義,又有點像資本主義,因為它具有一定的控制性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對區塊鏈的理論產生興趣的原因——我認為它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思考社會選擇的方式。

對於那些在2013 年和2014 年參與比特幣產業的人來說,我覺得在以下三個原因中,至少有一個(也有可能是兩個)驅使他們參與,包括區塊鏈的理念、涉及毒品交易或洗錢、技術。

對我來說,我主要是因為對區塊鏈的概念感興趣,當時如果有人真正相信去中心化的概念,那麼很難離開加密產業,因為無法找到其他地方契合這種文化和思想。所以,我覺得我沒有太多其他選擇,只能繼續在這個領域工作。

為什麼看好 Solana?「我按,他就發生」

Foresight News:作為曾經的BTC Maxi 和行業的早期參與者貢獻者,是什麼機緣讓你了解到Solana 並且在後來決定加入Solana 基金會?加入Solana 基金會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Lily Liu: 2021 年我開始使用Solana,而我之所以看好它,原因很簡單,我按,它就發生,這是Web2 中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一種體驗——你按下某個按鈕,就會立即看到相應的反應,也不需要考慮成本是一塊錢還是兩塊錢,幾乎是免費的。

如果區塊鏈不能提供這種用戶友好的體驗,那麼區塊鏈大規模應用幾乎不可能發生。

此外,從2017 年、2018 年的公鏈熱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但我認為一個區塊鏈項目要成功,需要在兩個方面都非常強大:社群和技術。

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區塊鏈專案同時擁有強大的社群和技術。首先,它必須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和技術標準。其次,它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並吸引開發者。

儘管目前有許多不同的區塊鏈項目存在,但實際上只有大約4 到5 個項目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其中一個是比特幣,另一個是以太坊,第三個是Solana,然後還有一些可能有潛力,如Cosmos、Polkadot 或Near。

雖然我覺得區塊鏈領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但只有可能5 個不到的項目同時擁有技術、文化和生態。原來以太坊為主的擴容實踐中,大家可能都已經默認交易不能完全放在主鏈上,對我這樣的非技術人員來說,這個挑戰非常有趣——在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中,如何找出一些特別的成長模式。而Solana 提供了一種適用於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新成長模式,這種成長方式不依賴矽谷或Web2 產業的傳統方法。

Foresight News:在Solana 基金會工作的過程中,身邊的同事最大的共同點是什麼?有沒有讓你印像比較深的事情或同事?

Lily Liu:我很喜歡Solana 基金會的工作文化,和大家也合作地很愉快,然後我覺得大多Solana 基金會的同事都是在真正相信去中心化並認真執行,這在我們工作中也是一個核心的考慮。

許多那些2017、2018 年湧現的區塊鏈項目,最終基本上是走兩個方向:要麽是企業區塊鏈(Enterprise Blockchain),要麽是兼容EVM,沒有太多可以重新建立一個獨立技術系統和社區生態的可能。

如果要真正做起來,一方面要有技術,另一方面也要有這樣的信念。

亞太+ 歐美,是宏觀意義上的去中心化協作

Lily Liu 認為區塊鏈產業只有美國主導的西方市場、華語區主導的亞太市場這兩個大市場,也只有這兩個大市場,既有強大的開發者社區,又有足夠資金支持的資本市場。

此外她也強調,市場可能更偏向亞太,而技術方面可能更偏向西方,「獨立開發者是區塊鏈的最核心資產」,無論如何,開發者市場都是最重要的。

Foresight News:了解到您是美籍華裔,但是在亞洲的各個城市工作生活過很多年,中文也講的很好,甚至在大學有學習東亞文化, 從你的角度來看,和歐美地區比起來,亞太市場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在Web3 的發展進程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Lily Liu:我認為區塊鏈產業有兩個大市場,一個是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區塊鏈市場,另一個是由華語區主導的亞洲區塊鏈市場。只有這兩個大市場,既有強大的開發者社區,又有足夠資金支持的資本市場。

華語區的大市場非常非常重要,儘管有時因為政策原因有很多限制,但它一直很有吸引力。如果對比的話,我覺得西方的大市場可能更偏向核心技術,許多深度開發的區塊鏈專案可能更偏向西方,像矽谷或歐洲。但市場這方面,亞洲可能更強大,因為亞洲擁有龐大的人口、消費者的潛力,而且亞洲在交易所的營運上扮演核心角色。事實上現在大約80% 到90% 的交易流量都透過亞洲的一些交易所進行。

簡而言之,市場可能在亞太,而技術方面可能更偏向西方,這兩個市場之間並不是完全分開的,它們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結合,當然,這兩個市場也有一定的文化差異。

如果你與一些美國的項目進行交流,至少有一半的項目可能對亞太地區的角色沒有太深的概念,因此在區塊鏈行業,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各區域的特色,不同區域在國際合作中扮演了不同的作用,其實有的時候不同區域的專案和市場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合作。這也體現了Web3 更廣泛地理意義上的去中心化協作,區塊鏈產業中的不同節點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最終它們協同合作,儘管彼此之間的理解可能並不總是完全一致。

我們在Solana 內部提到SOL 有80% 以上的核心交易流量都是透過一些亞太地區的交易所,我們的一些同事感到非常驚訝,他們之前從未察覺到,也從未想過這個比例會如此之高。

Foresight News:我們觀察到Solana 在北美和歐洲市場非常活躍,不管是在開發者還是用戶群體中共識都非常強,但是在亞太特別是華語地區,之前的曝光量以及活躍程度都比較有限,今年我們明顯感覺到Solana 在這個市場的聲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Solana, 這是否與Solana 基金會本身的策略改變有關?您在這個轉變中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Lily Liu:我在2021 年加入Solana 基金會,也一直希望有機會幫助Solana 在亞太地區發展。

在過去的兩年中,全球以及加密產業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們也從未找到合適的機會。所以我們其實是想了很久,也等了很久,直到去年底和今年初,出現了一個這樣能夠優先考慮的機會。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香港政策的變化讓我們覺得覺得華語市場似乎又開始有一些開放的跡象。

我們過去已經在華語區建立了一個相對良好的生態系統,但在過去幾年中,由於一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去年底FTX 事件,我們在今年的2 月、3 月開始決定加大在華語區和亞太地區的投入。

Foresight News:您怎麼看待亞太市場對於Solana 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Lily Liu:非常重要。我們在印度花兩年時間建立一個以開發者為主的成長策略,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和英國也在擴大國際市場,雖然這些市場都很重要,但沒有像亞太地區這樣全面發展、更均衡——既有開發者資源,也有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

我們內部的一個判斷架構就是勞動市場(Labor Market)和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其中勞動市場主要指的是開發者市場,因為在區塊鏈領域,最核心的資產就是獨立的開發者,所以無論如何開發者市場都是最重要的。

不過全球有許多這樣的開發者市場,譬如矽谷、紐約、印度以及德國,但很少有一些市場既有勞動市場的屬性,同時也偏向資本市場。

只有兩個市場同時擁有強大的勞動市場和資本市場,一個是美國市場,一個是華語區市場。

Solana 正在準備一些殺招

一方面,Solana 持續關注黑客松和開發者生態,另一方面,Solana 還有很多正在推進的創新,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開始顯現出效果。

Foresight News:Solana 從近半年的數據來看,不管從技術進步或TVL 提昇層面都有了很大的復甦,從你的角度來看近半年來Solana 最大的變化是什麼?Solana 生態維持強大韌性最核心的原因是什麼?

另外一個面向是Solana 在亞太地區的媒體上的曝光,也許在六個月前,甚至一年前,我們大概不會進行這樣的訪談,因為Solana 在媒體上的曝光相對較少。 

Lily Liu:我認為主要的關注點都放在開發者這一方面,譬如本月上旬我們啟動了一個新的黑客松“Solana Hyperdrive”。

Foresight News:目前的公鏈競爭格局和一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layer2 項目發展迅猛,EVM 生態也有很強的先發優勢,新的公鏈項目也層出不窮,高性能的敘事似乎沒那麼性感了,您是怎麼看待目前的競爭?Solana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從定位和策略調整有哪些措施?Solana 目前會在哪些細分領域加大投入與關注?

Lily Liu:首先是說為什麼需要有高效能公鏈,我認為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我之所以對Solana 感興趣,就是因為希望區塊鏈能實現各種用例,而這其中有很多都需要高性能。

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以太坊主網,有點像我們過去使用56K 撥接上網一樣,二十多年前上網還需要通過電話線連接,下載一首歌可能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很像我們現在使用區塊鏈時的狀態,效能不足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什麼樣的解決方案才能實現最佳的用戶體驗,我認為Layer2 適合以太坊,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就像當年寬頻網路出現時,我們不再需要每次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式都要安裝新的模組一樣。

至於Solana 的發展,今年底或明年初將會有一些新的進展,我認為其中一些重要的創新包括“ Firedancer”,內部測試時可以達到100 萬的TPS,當然在實際運行時可能達到10 萬TPS ,這已經可以滿足高頻交易應用的需求。

而且這些都是在Solana 主鏈上實現的,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也將使Solana 成為在以太坊之外,另一個擁有多個完全獨立的驗證者客戶端的區塊鏈。

另一個也是技術層面的創新,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State Compression(狀態壓縮),它最明顯的效果是降低了NFT 的成本。

現在如果你在Solana 上要鑄造10 萬個NFT,只需要100 美元,而在以太坊上可能需要50 萬美元,這個差距是巨大的。這不僅是一個成本問題,更重要的是,透過降低成本,效能不再只是性能,它還擴大了創新的空間。

如果創建10 萬個NFT 只需要100 美元,那麼NFT 可以從一個應用變成一個基礎設施,這意味著NFT 可以用於更多的用例。

例如你可以將NFT 作為錢包的一部分,這之前是無法實現的,所以Solana 的性能和這種成本的降低可以使NFT 變成一個基礎設施,從而擴大了其應用範圍。

總之,狀態壓縮是今年的重大技術進步,它降低了使用區塊鏈的成本,從而擴大了創新的空間,有助於區塊鏈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領域。

熊市是 Builder 最好的時候

Lily Liu 認為黑客松為業界最優秀的獨立開發者們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場所,也有助於產生一些有趣的想法。

Foresight News:我們得知Solana 今年的秋季黑客松已經上線了,獎金池高達100 萬美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是非常大的投入,Solana 黑客鬆在行業內非常知名,也產生了眾多明星項目,從您的角度看Solana 黑客松和其他黑客馬拉松最大的區別是什麼?Solana 會為黑客松獲獎者提供什麼資源?

Lily Liu:是的,黑客松不僅提供獎勵,還提供了一個機會,將開發者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創新和競爭。它也將所有精力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這樣做,而且非常成功,這不僅有助於創新,還有助於社區的建設。

我們通常會將時間分成兩個部分,一半用於開發和專案的培訓,另一半用於社群活化和開發者的協作。這有助於鼓勵獨立開發者之間的創意碰撞,並為他們提供一個有益的環境,以共同探索有趣的想法,這種方式也促進了更廣泛的社區互動和合作。

Foresight News: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到業界的Builder?

Lily Liu:這是我加入業界以來經歷的第三輪熊市,我覺得熊市對Builder 來說是最好的時候,儘管大家的情緒可能變得很悲觀,但這也是進行創新和思考未來機會的好時機。

在熊市中,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本質,了解為什麼這項技術如此重要,並探索創新和應用的潛力,是一個寶貴的思考問題、提出新想法和建立有價值項目的時候。

雖然不清楚熊市會持續多久,但市場遲早會改變。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