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一輪的牛市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看到大量加密貨幣相關的活動可能並不稀奇,這幾個東亞國家本來就是加密貨幣的早期採用者之一。儘管這些年來政府多次干預,這幾個亞洲主要國家仍然對加密貨幣興趣濃厚。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注意到在這個地區,一個相對較小且有時容易被忽略的島嶼:台灣,對加密貨幣的採用率也越來越高。除了製造可以決定人類文明未來的芯片之外,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也參與到加密行業中來——一種有可能「使世界經濟自由化」的新興資產。
成為「早期採用者」已有時日
在東亞地區,台灣對加密貨幣高質量的採用度,與中東地區的石油或虛擬世界中瓦干達國(Wakanda)的汎金屬一樣極具價值,並且,整體採用率還在上升。究其原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台灣對技術創新的開放態度。根據台灣科技新創基地 (TTA)的數據,台灣在硬件和創新技術垂直領域排名全球第 6 位。
這也使得台灣領先於加拿大、荷蘭和日本,成為科技初創企業的溫床,單單台北,就有30多家基於區塊鏈的初創企業。充滿活力的行業培養了數十萬精通技術的青年專業人才,其中的許多人已成為該地區加密貨幣的核心採用者。
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們
每一次牛市結束後,許多人都覺得他們錯過了千載難逢,一夜暴富的機會——尤其是在加密貨幣領域。不過大部分明智的投資者都會「吸取教訓」,研究行情,為下一次牛市做好準備。目前在台灣,擁有高度科技素養的年輕一代正以此為契機,鞏固他們在這個新興市場的地位。
在 YIELD App,台灣一直是 2021 年第二季度東亞增長最快的市場,也是目前該地區僅次於印度和中國的第三大市場,整個亞洲排名第七。
並不是說台灣人對恐懼、不確定性、懷疑(或用加密貨幣術語中的「FUD」)免疫,加密貨幣的波動性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尤其是那些來自更傳統金融領域的投資者;對年輕人而言,更像是知道鬥牛有風險,仍然無法抵抗勝利所帶來的回報。
無論是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交易,還是通過 DeFi 財富管理平台賺得的被動收入,幾乎沒有其他投資可以產生與加密貨幣一樣的潛在回報。加密貨幣對台灣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在傳統金融領域,交易所將每日價格波動限制在 10% 以內。而年輕的台灣人——就像大陸的同齡人一樣——喜歡冒險並樂於投資加密貨幣,每日的漲跌幅時常達到 20% 以上。
得益於一向「不過多干涉」的的監管
在許多亞洲國家,交易加密都受到嚴格監管,甚至被視為「非法交易」。這使得印度、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大規模採用加密貨幣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台灣政府並未將加密貨幣「視為大敵」,而是除圍繞安全令牌產品 (STO) 的規則之外,採取了「相對自由放任」的辦法。
一些人認為台灣政府在針對加密貨幣方面做得還不夠,認為提出一個有利的監管框架可能比沒有更好。而另一部分人的考慮是,其不干涉的做法與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C)的沙盒法相結合——允許金融科技企業在受控監管環境中測試其金融技術——保護了台灣加密交易商免受眼前的風險。
變化著但充滿希望的未來
不過,台灣的加密市場也即將迎來一些潛在的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加密貨幣供應商和機構投資者入場,公眾要求對加密貨幣交易進行更多監管。為此,台灣政府已經出台了一項監管加密貨幣交易的法律,該法律已於 2021 年7 月 1 日生效。
如何對加密貨幣實施監管絕對是一門藝術。許多亞洲國家在制定最佳加密法規時面臨諸多挑戰——既要充分保護交易者和投資者,又不能扼殺本國金融技術的創新。例如印度,多年來就一再加強又撤銷加密相關的法律,試圖制定本國「正確」的政策。
基於一貫以來對加密貨幣相對友好的立場,政府本次引入的新法律僅旨在防止加密貨幣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不過儘管如此,本地混合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Joyso 還是宣佈將從 7 月起停止運營。
新法律將如何影響台灣市場,這個亞洲加密貨幣的「瓦干達國」還有待觀察。台灣,作為全球技術和創新領導者的聲譽,以及年輕一代對加密貨幣的高接納度和使用度令人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現在——台灣正在全心全意地擁抱全球金融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