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 1,650% 漲幅,Aster 正接過 Hyperliquid 的敘事火炬?

永續合約只是Aster的起點,它真正的野心是成為BNB Chain上的核心基礎設施,並承接來自傳統市場與多鏈生態的流量。

截圖 2025 09 21 12.25.32

在近期的TGE 計畫中,Aster 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代幣ASTER 上線首日便掀起狂潮:24 小時總交易量突破3.45 億美元,幣價自0.03015 美元起步,一路攀升至0.528 美元,單日漲幅高達1,650%。這樣的表現,不僅讓市場側目,也引來CZ 的點名,稱「幹得漂亮!一個好的開始,持續建設!」在如此強勢的開局背後,更值得追問的是:Aster 憑什麼能有如此底氣?

原文:Odaily 星球日報(@OdailyChina)|作者:叮噹(@XiaMiPP

Aster 由YZi Labs(前Binance Labs)支持,並被寄望為BNB Chain 上的新一代Perp DEX。而放眼整個加密產業,Hyperliquid 已透過驚人的交易量與資本承載能力向市場證明: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不再是小額資金的金融實驗,而是足以容納巨額資本的主戰場。

但將目光轉向BNB Chain,這條以龐大用戶基礎和活躍度著稱的公鏈,卻遲遲未能孕育出一個能代表生態的旗艦級永續合約平台。這個空白,正是Aster 的切入點。它既是對Hyperliquid 模式的回應,也是對BNB Chain 衍生品生態缺口的填補,試圖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鏈上金融新路徑。

這一說法並非毫無緣由。defillama.com數據顯示,Aster 過去30 天內合約交易量位居BNB Chain 榜首, 其鏈上鎖倉總價值已超18 億美元,年化收入超6000 萬美元,年度收入增長率則接近700%。這組數字背後,意味著Aster 不僅跑通了產品體驗與流動性護城河,更在用戶黏性和收入模型上初步站穩腳跟, Aster 正快速上升為BNB Chain 體系中的核心節點。

Image 2

Aster 簡介:幣安系敘事下的新一代衍生平台

實際上,在去中心化衍生性商品賽道中,Aster 並非毫無根基的新玩家,而是長期累積與整合的產物。其前身可以追溯到AstherusAPX Finance,前者是多資產流動性協議,後者則深耕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兩者都是BNB Chain 生態中的明星項目,且均獲得了YZi Labs (前Binance Labs)的投資支持。

2024 年底,2024 年底,兩大專案強強聯手,完成合併,整合其技術、資源和社區優勢,以「老將新姿」重返永續合約賽道。 2025 年3 月31 日,它們以全新身分Aster 正式亮相。這場合併不僅是一次品牌煥新,更標誌著其發展方向的明確化:從單一的永續合約交易平台,升級為擁有生態圖譜與產品矩陣的綜合衍生性商品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Aster 的發展軌跡天然帶有「幣安系」的基因。 YZi Labs 的深度支持,使其在策略、流量和資本層面均享有差異化優勢。對比其他同類DEX 往往在冷啟動階段苦苦尋找流動性與用戶,Aster 借助BNB Chain 生態的天然入口,在起點上就站在更高的位置。

在Binance 使用者群體中,Aster 的身份標籤甚至是一種信任憑證。對於大量從Binance 交易所向DeFi 過渡的用戶而言,Aster 的門檻遠低於陌生項目——這種心理慣性帶來的“流量紅利”,意味著它在用戶獲取和生態滲透上,擁有天然的先發優勢。

因此,Aster 並不僅僅是“又一個永續DEX”,而更像是BNB Chain 生態拼圖中缺少的一塊。它的戰略意義,不僅在單一產品層面,更可能成為Binance DeFi 敘事延展的重要承載點

Aster 的產品矩陣:從合約核心到多層次生態

如果說合併與更名讓Aster 擁有了更清晰的身份,那麼其真正的競爭力,則體現在產品矩陣和生態圖譜的多元化佈局。有別於許多Perp DEX 單點突破的模式,Aster 更像是試圖以「合約交易」為核心向外延展,逐步搭建起一個多層次的產品矩陣與生態圖譜。

核心產品:Aster Pro 永續合約

在產品矩陣層面,Aster 的底盤依然是永續合約交易。其核心產品是Aster Pro,這是一套基於訂單簿模式的永續合約交易系統。有別於多數AMM 型Perp DEX,Aster Pro 透過專業化的撮合引擎與訂單簿機制,能夠為用戶提供更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深度和流動性,同時在鏈上保持透明與自託管優勢。這意味著用戶不僅能享受低滑點、精準報價的交易體驗,還能避免中心化託管風險。

Aster Pro 的設計核心在於靈活的保證金系統與風險管理工具。其同時支援單一資產模式(Single-asset Mode)多資產模式(Multi-asset Mode),為不同類型的交易者提供差異化的選擇。

  • 單一資產模式即保證金僅限USDT,適合偏好簡單結構的使用者。而且其部位是相互獨立的,盈虧單獨計算,風險隔離效果更強,比較貼近中心化交易所的逐倉保證金邏輯。
  • 多資產模式則是可接受BTC、ETH、BNB 等主流資產及再質押資產(SlisBNB、asBNB 等)作為保證金,而且所有倉位可共享保證金,倉位間的盈虧可以即時對沖,使其資本利用效率更高。系統支援自動資產平衡,當某一資產不足時,會自動透過撮合引擎轉換其他資產補足,無需額外手續費。

這種雙重保證金體系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套兼具專業與彈性的合約交易體驗。這不僅縮小了鏈上與CEX 之間的體驗差距,也為DeFi 交易者提供了更高階的資金管理與策略實施空間,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自行選擇。

股票永續合約

Aster Pro 也率先推出了股票永續合約(Stock Perpetuals),為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開啟了全新的邊界。與常規只能交易加密資產的DEX 不同,Aster 允許用戶基於USDT 保證金,直接在鏈上交易美股永續合約。首個上線的交易對是AAPL/USDT(蘋果股票合約),用戶可以以最高50 倍槓桿進行多空操作,倉位與盈虧全部以USDT 結算,指數價格由Pyth Oracle 及多源資料餵價提供,確保定價透明與公允。

這項創新不僅是對傳統金融產品的鏈上重構,也為加密交易者和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資產配置管道。 AAPL/USDT 的推出,可以看作Aster 在探索鏈上資本市場的起點,其潛力遠不止於一個新交易對,而可能預示著未來股票、加密、RWA 資產的統一交易平台雛形。

生態矩陣

Aster 的生態不僅限於合約市場,現貨和盤前交易市場也是其中一環。 Aster 引入了中心化限價訂單簿(CLOB)機制,將CEX 的撮合深度與DEX 的自託管優勢結合。 2025 年9 月7 日,Aster 正式啟動現貨市場,並與BNB Chain 代表性的孵化平台Four.meme 展開深度合作。第一批上線的項目涵蓋近期在Four.meme 募資中創下新高的Creditlink(CDL)。更值得關注的是,Four.meme 長期專注於鏈上創新項目的早期投資與持續扶持,並透過BNB Guardians 計畫為新資產引入資金與社區熱度。此次攜手意味著Four.meme 的孵化優勢與Aster 的交易生態實現深度融合,在BN​​B Chain 內建構出從孵化、融資到實際交易的完整生態循環。

除此之外,穩定幣也是Aster 的重要產品之一。 Aster 透過USDF 與asUSDF 的雙層設計,將流動性引入自身生態。一方面,USDF 作為全額抵押穩定幣,與USDT 按1:1 比例自由兌換,其設計目的是吸引和利用USDT 流動性,同時透過去中心化金融(DeFi)策略為用戶創造額外收益。另一方面,asUSDF 提供質押衍生收益,進一步延伸DeFi 應用場景。這意味著,用戶不僅可以在Aster 內部完成永續與現貨交易,還能透過穩定幣實現資產的高效流動。

路線圖:基礎建設與生態的全面升級

2024 年底,Astherus 與APX Finance 正式合併,完成資源與科技的整合。這一步驟為後續產品升級奠定了基礎,全新的Aster 回歸市場。並於2025 年4 月10 日,啟動Aster Spectra 第一階段計劃,用戶透過交易即可獲得Rh 積分,並解鎖ASTER 空投資格。該活動在6 月22 日圓滿結束,527,224 個獨​​立錢包在20 週內累積產生超過377 億美元交易量,使Aster 在短短數月內即獲得了近20% 的去中心化合約市場月度交易量份額。不僅為Aster 帶來了初期的用戶沉澱,也為其代幣經濟學的啟動預熱。

如今,Aster 已於9 月17 日進行TGE,由於ASTER 代幣目前僅支援在Aster DEX 進行現貨交易,該平台成為資金與用戶的唯一入口,受此影響,24 小時內,平台單日TVL 自6.6 億美元攀升至10.05 億美元,平台單日總交易量近15 億美元,新增獨立錢包數量。

目前,Aster Genesis 第二階段已上線,用戶可在Aster Pro 交易取得Rh 積分,用於第二階段獎勵。

如果短期是“產品和用戶的雙輪驅動”,那麼長期願景則是基礎設施與生態的全面升級

  • 推出 Aster Chain:在未來規劃中,Aster 計畫打造一條專注於高效能衍生性商品的專屬鏈,為Aster 帶來更高的自主性和擴展空間。
  • 建構Aster 金融生態:圍繞Aster DEX,逐步延伸出穩定幣、RWA 等其它維度的金融產品,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金融生態系統。
  • 成為BNB Cahin 永續交易的支柱:Aster 的最終願景,是藉鏡Hyperliquid,成為BNB Cahin 永續合約交易的代表性協議,甚至成為Binance DeFi 策略中的關鍵拼圖。

換句話說,Aster 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從單一產品到生態矩陣,從BNB Cahin 基礎設施到跨市場的金融平台。其敘事不僅僅是一個Perp DEX,而是對鏈上衍生品市場格局的衝擊

賽道分析:鏈上衍生品的“下半場”

賽道概覽

在加密金融市場中,永續合約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相較於現貨市場,它具有高槓桿、無到期日和資金費率平衡機制等特點,使其成為交易者對沖、投機和套利的核心工具。在中心化交易所層面,永續合約的交易量幾乎是現貨交易量的5 倍,幾乎可以說是加密市場的「流量引擎」。

伴隨去中心化浪潮的崛起,使用者對資產自主管理和透明結算的需求不斷提升,Perp DEX逐漸成為新的成長點。它的邏輯在於:將原本依賴中心化撮合和清算的衍生性商品交易,遷移到鏈上,以智能合約和預言機完成撮合、清算和資金費率結算。這不僅降低了中心化風險,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

更重要的是,隨著L 2 擴容和跨鏈互通性的成熟,鏈上衍生性商品的使用者體驗差距正在縮小。例如dYdX 透過訂單簿模式在體驗上接近CEX,GMX 的GLP 池則為使用者提供「做市即挖礦」的新玩法。換句話說,永續合約的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從「證明可行性」轉向「比拼效率、深度與生態協同」。

永續DEX 市場格局

如果從整體市場來看,鏈上永續交易依然處在快速成長的上升通道。根據Coingecko 發布的2025 Q 2 產業報告,前十大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平台(Perp DEX)季度總交易量達到8,980 億美元,較Q 1 的8,066 億美元再度成長11.3%,創下歷史新高。

Image 1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Top 10 名單中,僅有Hyperliquid、Aster、RabbitX 和edgeX 四家平台錄得增長,其中Aster 的表現尤為亮眼:憑藉Aster Pro 的推出,其季度交易量實現環比翻倍,迅速躋身行業增長最快的新秀之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經的龍頭dYdX 交易量卻持續下滑,Q 2 月均交易額僅53 億美元,不足年初的一半。這種此消彼的格局,正凸顯出Aster 所代表的新一代Perp DEX 正在獲得市場的驗證。

Aster 的差異化優勢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鏈上衍生性商品市場,如何脫穎而出是Aster 必須面對的考驗。從目前來看,Aster 的優勢並非表面的“更快成長”或“更多用戶”,而是其構築了差異化護城河。

(1)產品多元化,突破單一賽道天花板

多數Perp DEX 仍停留在加密永續合約的單一賽道,而Aster 正在試圖建立自己的生態圖譜,透過股票永續合約打開新的邊界,這不近可以服務加密原生用戶,也可能承接來自傳統市場的跨界需求,這是其它同類項目尚未觸及的維度。

(2)技術架構與體驗優勢

在使用者體驗層面,Aster 的訂單簿模式,縮小了鏈上與CEX 的體驗差距。靈活的單/多資產保證金機制,既滿足新手用戶的風險隔離需求,也滿足專業交易員的資金效率追求。這種「兼顧兩端」的設計,使Aster 的目標用戶群更廣,也增強了平台的可擴充性。

(3)戰略縱深與敘事空間

Aster 與YZi Labs 的深度綁定,為其提供了資金、技術與流量三重優勢。與BNB Chain 的生態聯動,也讓Aster 天然具備冷啟動流量與市場認知度,這在競爭激烈的早期階段是一種獨特的信任護城河。從長期來看,Aster 的目標,並非停留在“BNB Chain 上的Perp DEX”,而是透過Aster Chain 的推出與金融生態的擴張,走向更高層級的策略縱深。對外,它可以承接跨鏈流量與傳統市場需求;對內,它將成為BNB Chain 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核心基礎設施。換句話說,Aster 並不僅僅是賽道中的跟隨者,而是試圖重塑整個鏈上衍生品的競爭格局。

在去中心化衍生性商品賽道,競爭的關鍵字已經不再是“跑通模型”,而是“誰能在效率與生態上建立壁壘”。 Aster 的出現,既是BNB Chain 衍生性商品市場缺口的填補者,也是這一輪賽道進化的敘事代表。它透過多元化的產品矩陣,試圖建構一個更廣闊的鏈上金融市場原型。

未來,Aster 能否真正成為BNB Chain 永續合約的“支柱”,甚至邁向跨鏈的金融基礎設施,仍需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經為產業拋出了一個新的命題:去中心化衍生品的下半場,不僅是比拼交易體驗,更是比拼生態協同與敘事縱深。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