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Web3 市場研究院
增長策略也是 Web3 項目發展不可忽視的助力。
以太坊的每一次重要升級,都備受矚目。前有 The Merge 引發圈內對 PoS 共識機制的討論,後有即將到來的 Shanghai 正在復興 Staking(流動性質押)的敘事 —— 流動性質押將是一個不斷增長的趨勢,2023 年行業的一個風口。
根據 Bankless 的專業分析:主要原因在於,由於當前以太坊暫時無法實現質押提款,因此很多人對質押持保留和觀望態度。根據 Dune 統計,僅有 14.61% 的 ETH 被質押,遠低於主流加密代幣的質押率。

而 Shanghai 升級實現提款就意味用戶的質押會因此更安全,從而加速這一質押率。與此同時,在以太坊生態中,流動質押衍生品(LSD)既能夠滿足用戶的質押獲益,又能夠作為新資產讓用戶重新部署,而收到普遍青睞。因此,根據 DefiLlama 統計,截至撰稿,共計有 7,713,548 個 ETH 被質押進流動性質押賽道,佔被質押總量(16,353,927)的 47.17%。
縱觀整個行業,諸如此類的看法已經匯集成主流。
摩根大通分析師:以太坊上海升級可能會導致 Coinbase 的質押收入激增,為 Coinbase 開創一個新的質押時代。 shutong,SevenUp:DAOLSD 暗藏「七重收益」,APR-War 終局為 TVL 10X 增長。 Meeint DAO Space:以太坊一直在通縮階段,質押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太坊上我比較看好的項目有 Lido、SSV、FXS。
目前,不僅是以太坊生態中的流動性質押協議,更多同賽道協議均摩拳擦掌,策劃 Staking 策略,以期抓住 Shanghai 這一機會,快速提升自己的 TVL。更多的新生協議也在醞釀,試圖趁此天賜良機進入市場,並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當前這一賽道可以算得上是「涇渭分明」。從 DefiLlama 的列表中,非常明顯可以發現 Lido 佔據了整個市場的 74.85%,Coinbase 勉強分得 14.62%,基本等同於壟斷整個賽道。
那麼,對於其它項目來說,「虎口逃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它們又怎麼能分得接下來的「一杯羹」?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項目,尤其是 Lido 的壯大史,看看能不能找到可複制的方案。
一般用戶選擇參與一個流動性質押,大概會看以下幾個方面:
- 經濟模型 – APY 高,收益高。根據 beaconcha.in 的數據顯示,在當前主要幾個主流項目中,無論是7 日數據,還是月數據,抑或是長期數據,Lido 這三個維度的 APY 均處於領先地位。

- 產品功能 – 精細化用戶服務,尤其是使用體驗上。比如非常簡潔的操作界面,清晰及時的用戶質押儀錶盤,引入 Chainlink 預言機。

- 增長策略 – 市場推薦計劃。即用戶通過錢包生成唯一的 Lido URC,並分享給到其他用戶。如果其他用戶通過該鏈接質押 ETH,那麼推薦者將獲得 15 LDO / 人的獎勵使。從 7 月 19 日活動上線,到9 月中旬期間,Lido 的 AUM 增長了 63%(約 401K ETH),用戶量增長 1 倍(8.4K 獨立地址)。9 月份後,Lido 將推薦調整為僅限白名單邀請,並將 LDO 的 payback 比率調整為 1%,最後通過分配 404K LDO 吸引 61.6K ETH 質押。

基於上述三個環節,編者認為,對於一個流動性質押項目來說,想要實現低成本及TVL 的大幅度增長,三個團隊至關重要:
- 產品研發:研究產品使用邏輯、經濟模型
- 技術研發:研究底層架構、智能合約
- 市場增長:策劃增長計劃、品牌影響力
尤其是市場增長團隊,是產品構建後實現 TVL 增長的主力軍,同時也是搭建產品「護城河」,即品牌的重要執行者。
然而,在 Web3 這個新興生態中,大部分項目都比較「偏科」,要么選擇了 All In 開發,要么現有的市場增長團隊非常佛系、不夠專業,很難策劃出及其成功的增長方案。
與此同時,每天都會有各種 DeFi 項目出現,每天市場也會有概率出現「黑天鵝」事件。對於 DeFi / Staking 項目來說,沒有增長,並不意味著止步不前,而是會快速被市場淘汰!
更不用提,在流動性質押的賽道中已經有一個基本壟斷市場的 TOP 級項目。在沒有收益優勢,沒有產品創新優勢的階段,如果還沒有市場增長活動,又怎麼可能在這個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那麼,我們該如何策劃一起成功的增長活動呢?首先我們需要定下增長的目標:
- 官網訪問
- 社媒 / 社群成員
- DApp 用戶
- 質押量
根據不同的目標,我們有可以分解為:
目標 | 用戶需要做什麼 | 獎勵等級 | 可能出現的問題 |
官網訪問 | 點擊官方連結 | 低 | 如何追蹤 |
社媒 / 社群成員 | 關注或者加入 | 偏低 | 用戶來源 |
DApp 用路 | 下載或者連結錢包 | 中等 | 用戶後續使用情況 |
質押量 | 質押一定的代幣 | 高 | 參與度低 |
Web3 傳統的做法是生成一個特殊的連結,並設置一個 google doc 表格,讓用戶完成增長任務後填寫相關信息。比如要求下載或者註冊的,需要用戶填寫錢包地址和賬號 UID。最後,項目方通過一一核對後發獎。
然而這個過程極為複雜,不僅需要耗費人工、時間,還極容易出現偏差,導致用戶不滿。如果從任務建立、用戶檢驗,到最後的發放獎勵,全部可以機器化、自動化?
於是,近兩年,Web3 新誕生了一個賽道——任務型增長工具,比如 Galxe、TaskOn、Quest3、Port3、Denet。使用這些工具的大致流程是:
首先,項目方在這些工具平台鏈接錢包,並進行身份驗證(部分平台比如 TaskOn、Quest3 目前無需驗證);
隨後,項目方可以創建活動,選擇提供的任務功能,比如關注推特、加入 Discord,部分比較頭部的平台已經可以提供 PoW 任務、Q&A 任務、API 驗證等等,幫助項目方提升瀏覽量、使用量,包括 TVL 增長。
最後,活動結束後,平台方將自動檢驗合格用戶,並生成獲獎者列表,部分可以支持自動發放Token、NFT 等獎勵。
以下是比較主流的多個項目清單,供大家參考:
項目 | 活躍用戶數 | 真實用戶 | 平均參與 | Twitter 粉絲 |
Galxe | 7M+ | 73.84% | 800+ | 697.8K+ |
TaskOn | 160K+ | 92.09% | 900+ | 82K+ |
Quest3 | 300K+ | 64.08% | 2,000+ | 92.7K+ |
SoQuest | 120K+ | 75.1% | 1,400+ | 145.7K+ |
Crew3 | 3.869M | – | 20+ | 82.8K+ |
CWallet | 650.8K+ | – | 100+ | 88.4K+ |
使用工具確實可以減少項目方在策劃與執行增長方案上面所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不過後續的用戶教育、用戶留存以及用戶深度轉化依然值得項目方的持續研究。
目前,以上增長工具,確實也可以幫助項目方進行一定的用戶轉化,比如讓用戶點擊教育視頻鏈接,並完成 Q&A,完成任務的成員可以獲取一定的獎勵;又或者通過 PoW 功能設置 DAO 賞金任務,完成後可以獲取新角色或者激勵。
當然,工具僅是工具,一個項目的長期增長與穩定運營,還是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只有思維與工具的結合,才能夠打造更完美的增長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