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NFT 爲 DeFi 引入了以稀缺性爲標準的差異化資產,而 DeFi 同樣通過金融方式賦予 NFT 商品化的價值。

撰文:小毛哥

在「 DeFi 樂高 」圍繞著交易等金融屬性蓬勃發展的同時, DeFi 與 NFT 結合的風潮也已悄然生根。雖然大部分人的目光和市場熱點仍停留在尋找 DeFi 內的可組合性,但一些將 DeFi 跨界至 NFT 領域的項目已開始顯現出 巨大的發展潛力 ,而一些 KOL 也點出了這個值得關注的新方向:

Yearn.finance 創始人 Andre Cronje 在推特談論行業發展趨勢時表示,目前 DeFi 行業主流仍是圍繞交易的「 Tradefi 」,未來或將進入偏向遊戲化的「 Gamefi 」,「未來 DeFi 貨幣政策或將 更遊戲化 ,用戶的資金將成爲 DeFi 遊戲使用的裝備。」

關於 NFT 生態發展, Ethhub 創始人 Anthony Sassano 在推特表示,未來接下來的幾個月中,NFT 領域將進入 指數增長模式 。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NFT 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特別新的概念,但加密社區內關於此的質疑聲音始終存在,比如加密 YouTube 播主 Boxmining 發佈推特質疑 NFT 在藝術品領域的用途,他認爲「絕對不會有人願意花 3 萬美金購買一件 NFT 藝術品,相反搜索下載,然後設置爲電腦牆紙,其實 不用花一分錢 。」

由此可見,如何幫助更多人理解「 誰在賦予 NFT 價值? 」這一核心問題就變得至關重要,而 DeFi 和 NFTfi 結合的嘗試實際上正是在尋找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因爲探索將 DeFi 的樂高屬性跨越至其他區塊鏈版圖意義重大,而 NFT 與 DeFi 領域的 有機結合 將有望形成雙贏的局面,並實現二者間的互相促進與互相賦能。

不管是 Andre Cronje 提及的 Gamefi ,還是加密貨幣週報 Tokentuesdays 創始人 Coopahtroopa 在提出的 NFTfi ,其實歸根到底都講的是 NFT 與 DeFi 融合的故事。而本文就將圍繞「 遊戲化能帶來什麼價值? 」這一個核心的問題,以三個天生就帶着 Gamefi 或 NFTfi 氣質的潛力項目爲樣本,來一探這個新概念的究竟。

什麼是 Gamefi?

根據 Andre Cronje 的推特,我們推測,Gamefi 這個詞是 Andre Cronje 其個人對於行業發展的總結及判斷。區塊鏈遊戲一直是整個行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區塊鏈項目偏向「 遊戲化 」發展的趨勢也由來已久,Gamefi 這個總結可以理解成「遊戲」或「遊戲化」,可能是 資金玩法上的遊戲化 ,也可能是純粹的 融合 NFT 的遊戲項目 。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Gamefi 和 NFTfi 互相有交集,NFTfi 主要是指融合 NFT 元素的區塊鏈項目,比如 Aavegotchi、Meme、Whale 等項目。而 Gamefi 也包括 DeFi 規則的「遊戲化」,用戶的資金將成爲遊戲使用的裝備,並通過流動性挖礦等方式完成任務獲得獎勵,這樣的代表項目包括 DeFiweekly 創始人 Kerman Kohli 近期推出的一個遊戲化挖礦項目 ARCx 。

ARCx

DeFiweekly 創始人 Kerman Kohli 近期推出的項目 ARCx 是一個主打「 萬物皆可 MakerDAO 」的合成資產項目,鏈聞此前在《讀懂新物種 ARC:萬物皆可 MakerDAO》中詳細介紹該項目。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區別 Maker 以 ETH 爲主導以及 Synthetix 始終以 SNX 爲主導的較爲單一的抵押品形式, ARCx 允許任何人基於 DeFi 抵押資產池創建合成債務美元並計劃添加更多 抵押品類型 。該項目將首先支持 Chainlink 代幣 LINK 以及比特幣。Kerman Kohli 表示,「ARC 的終極網絡構想是創建 可發行債務的宇宙 」,希望彙總的更多形式的流動性模型以創建更好的用戶體驗和積極的網絡效應。

但該項目最令人矚目的特點還在於採用「遊戲化」的形式啓動項目。Kerman Kohli 在博客文章中表示,該項目是該領域首個全面遊戲化 DeFi 的項目,該遊戲設計包括四個級別的玩家以及完成各種任務的四個階段來開啓最終 價值 1 億美元 的宏大 DeFi 項目。參與該項目的規則包括:

  • 首次引入 鏈上驗證機制 KYF (Know Your Farmer,瞭解是否爲農民) ,用戶需要通過智能合約查詢賬戶是否符合資格,資格包括是否與其他流動性挖礦的智能合約進行交互,並在鏈上註冊流動性挖礦測試身份,首批參與的用戶爲 644 名 ,第二輪賬戶限制於 2359 個賬戶;
  • 通過設定等級激勵社區中的礦工 聯合挖礦、解鎖等級 。根據官方博客介紹,前 4 級分別是 1 級 (創建 100 萬美金的 LINKUSD 代幣資產) 、2 級 (創建 1000 萬美金的 LINKUSD 代幣資產) 、3 級 (新增 RENBTC 作爲抵押品並創建 100 萬美金的 RENBTC 代幣資產) 和 4 級 (將 RENBTC 代幣資產擴張至 1 億美金) ;
  • 在遊戲中引入 社區治理 以及 DAO 的機制 ,每個參與首輪遊戲的玩家都收到一枚 ARCKYF 的代幣,該代幣可以參與 ARCx 線上治理並進行投票。包括玩家等級獎勵等參數將由社區治理決定。目前參與者等級越高,其治理代幣 ARC 將越值錢。ARC 代幣沒有預挖,實時鑄造的 所有代幣中的 1/3 將進入 ARC DAO 中,獲取代幣的唯一方法是參與該遊戲。

「遊戲化」賦予該項目什麼價值?

「遊戲化」的機制不僅幫助該項目啓動,也使得更多參與者熟悉抵押的流程與規則,Kerman Kohli 同時在博客中表示,如同 YFI 的成功,理解到決定項目最終成敗的就是深度參與社區治理及發展的「 玩家 」,所以 ARC 代幣只能通過參與該遊戲的流動性挖礦獲得,並邀請用戶參與 ARC DAO 進行治理,「貢獻者可以從 ARC 代幣的漲勢中獲取更多收益」。

Aavegotchi

Aavegotchi 是 Aave 生態中首款基於借貸資產 aToken 的 NFT 數字收藏品平臺 ,這個是一款以區塊鏈遊戲方式作爲形式呈現的項目,既具備 Gamefi 所謂「遊戲化」的內核,也實現引入 DeFi 借貸抵押 、基於 DAO 治理的遊戲機制,並與稀缺性收益挖礦等元素有機結合。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鏈聞曾在《5 分鐘瞭解 Aave 生態中首款基於借貸資產 aToken 的 NFT 收藏品》一文中詳細介紹 Aavegotchi。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該項目的特點:

抵押模式決定資產內在價值

內在價值 是 Aavegotchi 抵押品的面值。比如說某個 Aavegotchi 的抵押品爲 10 aDAI,其內在價值則爲 10 aDAI 加上借貸池中隨時間不斷增長的 aDAI 利息之和 。首先,抵押品僅支持 Aave 平臺支持的 ERC20 代幣 (即 aTokens) ,隨著 AavegotchiDAO 的啓動,社區將可通過投票新增支持更多的抵押品。

抵押模式決定資產稀缺性以及稀有性賦予的價值

Avegotchi 是一種全新的 NFT 數字收藏品,每一個 Aavegotchi 均爲一枚 ERC721 標準的 NFT,每一個 Aavegotchi 背後的 ERC721 NFT 都管理着一個託管合約地址,該地址持有 Aave 支持的 ERC20 抵押物,即「 aToken 」。根據抵押資產數量、不同特質和對應的遊戲裝備來決定其價值和稀缺性,而稀有價值涉及 Aavegotchi 擁有的特質和遊戲裝備的稀缺性。某個 Aavegotchi 的稀缺價值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着其不斷升級和擁有 不同遊戲裝備 而改變。

Meme

可以說, MEME 來源於社區「遊戲化」而生的項目,該項目源自 ConsenSys 去中心化金融產品負責人 Jordan Lyall 發佈推文啓動了一個名爲「 The Degenerator 」的虛構 DeFi 項目,以嘲笑那些 5 分鐘就啓動的 DeFi meme 項目 ,該條推文當時產生了極高的熱度,獲得了 1200 個喜歡和數百條評論,並且有人基於該玩笑鑄造了代幣 MEME。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目前由於 社區強大的創造力和共識 ,該項目現已開啓用戶可以押注 MEME 即可賺取不可轉讓的 菠蘿積分 。這些菠蘿點可用於鑄造各種稀有的 NFT,且每個帳戶可以質押的 MEME 上限爲固定數量。同時,MEME 項目緊緊跟隨加密社區的極具特色的圖騰文化,目前 NFT 都爲加密貨幣領域的 名人卡片 ,包括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Yearn.finance 創始人 Andre Cronje 、 FTX 及 Alameda Research 創始人 Sam Bankman-Fried 等知名人物。

DeFi 跨界浪潮正在悄悄生根,Gamefi 和 NFTfi 怎麼玩?

結語

總而言之,NFT 爲 DeFi 引入了 以稀缺性爲標準 的差異化資產,而 DeFi 同樣通過金融方式賦予 NFT 商品化的價值 ,或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具有 Gamefi 以及 NFTfi 氣質的「 跨界 」項目引領潮流。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