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窮酸輟學青年在浴室裡啟動的項目,最終成為了華爾街主流體系的一部分。
撰文:Thejaswini MA|編譯:Saoirse,Foresight News
2020 年 6 月:一名 21 歲的窮小子在疫情期間,於自家浴室推出了一個博彩平台。
2024 年 11 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突襲他的公寓,沒收了他的手機,卻未對其提出任何指控便離開。
2025 年 10 月: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母公司向他的公司投資 20 億美元。
這便是 Shayne Coplan 五年間的人生軌跡 —— 從清點紐約下東區公寓裡的物品、盤算著賣掉什麼來交房租,到成為彭博社追踪記錄中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
一個「沒什麼好失去」的人,究竟是如何打造出連監管機構都想摧毀的事業?
一個在本土被禁的平台,為何吸引華爾街最有權勢的機構青睞?

這些細節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揭示了「看似不可能之事」背後的真實運作邏輯。正因如此,Coplan 的故事不應只被簡化為一條時間線 —— 這也是我們撰寫本文的初衷。
白皮書帶來的頓悟時刻
2019 年,Shayne Coplan 對加密貨幣徹底失望。
從紐約大學(NYU)輟學兩年半後,他的幾次創業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加密貨幣革命」,在他眼中淪為了「加密騙局」—— 這些項目的目的不是創造價值,而是榨取資金。
身無分文、滿心沮喪的他,眼睜睜看著自己曾經深信不疑的行業,變成了騙子們的「賭場」。
於是,他停下了「瞎忙活」的創業節奏,開始潛心閱讀:學術論文、晦澀的研究報告,尤其是經濟學家 Robin Hanson 關於「預測市場」的研究成果。
預測市場的核心理論是:市場聚合資訊的能力,優於專家、民調或任何傳統預測方法。當人們用資金為自己的觀點「背書」時,集體智慧就會揭示真相。
這項理論已在學術領域得到驗證:自 1988 年以來,愛荷華電子市場的預測準確率始終高於傳統民調。但這類平台始終侷限於小眾圈層,充滿學術氣息,一般大眾難以接觸。
Coplan 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市場空白。
「如此好的理念,不該只停留在白皮書裡。」他在文章中寫道。
接下來的一年裡,他全心研究預測市場的運作機制、未能規模化的原因,以及實現大眾普及所需的條件。儘管銀行帳戶餘額不斷減少,他仍堅持了整整一年的研究。
換作大多數人,或許早就找工作謀生了。
就在這時,新冠疫情席捲全球。
「浴室辦公室」裡的創業起點
2020 年 3 月,全球進入封鎖狀態。
人們被困在家中,緊盯著電子螢幕,迫切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學校會復課嗎?疫苗研發成功嗎?疫情會持續多久?
政府、衛生機構、媒體等傳統機構,都難以給出可靠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沒有人能確定真相。
Coplan 清晰地抓住了這個時機。
21 歲的他,口袋空空,輟學兩年半仍一無所獲,卻在此時開始著手搭建平台 —— 用他後來的話說,是在紐約下東區公寓裡的 “臨時浴室辦公室” 裡啟動的項目。
2020 年 6 月,預測市場平台 Polymarket 正式上線。

@Shayne Coplan
這個平台的邏輯很簡單:用戶用加密貨幣對現實世界的事件結果下注。每個問題對應一個「市場」,用戶可購買代表「是」或「否」的份額 —— 若預測正確,每份份額可兌換 1 美元;若錯誤,則價值為 0。而市場價格本身,就反映了集體對事件發生機率的判斷。
例如,若一份份額的交易價格為 65 美分,就表示大眾認為該事件有 65% 的機率發生。
純粹的資訊聚合,沒有專家解讀,沒有輿論操控,只看「用資金支撐的觀點」。
搭建預測市場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數據饋送、市場結果判定、用戶體驗,還要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 —— 畢竟用戶下注的領域涵蓋了從選舉到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它還需要在監管的「灰色地帶」中尋找生存空間。
在部分監理機關眼中,預測市場像「賭博」;在其他機構看來,它又類似「金融衍生性商品」。其法律地位始終模糊不清。
Coplan 的因應策略是:先建立平台,再尋求監管許可。
這項策略在最初兩年奏效了。
2022 年,Polymarket 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平台交易量持續成長,用戶對從奧斯卡獲獎名單到經濟指標的各類事件進行預測,逐漸成為傳統預測方式以外的「可信任替代方案」。
隨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找上門。
監管機構指控 Polymarket “提供非法交易合約”“運營未註冊交易所”。最終,平台以 140 萬美元達成和解(未承認也未否認指控)。
更關鍵的是:Polymarket 同意封鎖所有美國本土用戶。
這項限製造成了一種矛盾局面:平台可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卻唯獨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國際用戶可以對美國大選下注,美國公民卻無法參與關於本國政治的預測。
但監管機構懷疑,Polymarket 仍在暗中允許美國用戶使用該平台。
2024 年大選:預測能力的驗證與監理風波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將近。
Polymarket 成為了無法被忽視的存在:用戶在選舉結果上下注的金額超過 35 億美元。平台始終顯示川普領先,而傳統民調則顯示選情膠著。
一名法國交易者斥資數千萬美元押注川普獲勝。據報道,當川普最終當選時,這名交易者淨賺 8,500 萬美元。
Polymarket 的預測準確率,最終超過了傳統民調。

@defillama.com
隨後,突襲降臨。
2024 年 11 月,大選結束一週後。
黎明前,FBI 特工突襲了 Coplan 在紐約的公寓,沒收了他的手機和電子設備。當時 26 歲的 Coplan 既未被逮捕,也未被指控。
他在 X(原推特)上回應:「新手機,誰啊?」(暗指舊手機被沒收)
Polymarket 發表聲明稱,這是「即將卸任的政府發起的明顯政治報復」。
美國司法部和 CFTC 隨後都啟動了調查。
這個剛剛證明自己預測能力的平台,一夜之間面臨多個聯邦機構的審查。
但 Coplan 沒有停下腳步,仍在繼續推進平台發展。
而在美國,局勢變化往往出乎意料:拜登政府時期啟動的調查,在川普政府上台後戛然而止。
2025 年 7 月,司法部和 CFTC 正式終止調查,未提出任何指控,也未施加額外處罰。
同月,Polymarket 以 1.12 億美元收購了 QCEX—— 一家獲得 CFTC 許可的交易所兼清算所。這次收購,讓 Coplan 實現了自 2022 年和解以來的核心目標:為平台在美國的合法運作找到框架。
2025 年 8 月,前總統川普之子小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Jr.)透過其合作的投資公司 1789 Capital,加入 Polymarket 擔任顧問。這家曾在某政府任期內遭突襲的公司,如今得到了下一屆政府家族成員的支持。
2025 年 9 月,Polymarket 的母公司 Blockratize 向美國 SEC 提交文件,其中提到「其他認股權證」— 這一表述在加密貨幣專案中,通常是代幣發行前的訊號。
Coplan 在 X 上發布「$POLY」的字樣,並配上 $BTC 和 $ETH 的圖標。暗示已十分明顯:平台即將推出代幣。

@Shayne Coplan
2025 年 10 月,眾人期待的消息終於公佈: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以 80 億美元的投前估值,向 Polymarket 投資 20 億美元。
ICE 執行長 Jeffrey Sprecher 的妻子是 Kelly Loeffler—— 前參議員、美國小型企業管理局局長,也是川普政府內閣成員。
此次合作還包含一項計畫:ICE 將在全球分發 Polymarket 的數據,並合作開展金融代幣化計畫。
一個由窮酸輟學青年在浴室裡啟動的項目,最終成為了華爾街主流體系的一部分。
27 歲的 Shayne Coplan,成功躋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成為該指數追蹤的最年輕白手起家億萬富翁。

@彭博社
Polymarket 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Polymarket 攻克了先前預測市場未能突破的難關。
早期的預測平台(如 Intrade)雖已證明這一模式的可行性 ——Intrade 曾準確預測 2008 年和 2012 年美國大選,卻在 2013 年關閉 —— 但這些平台始終局限於小眾圈子,機制複雜、充滿學術感,難以走向大眾。
而 Polymarket 讓預測市場變得像「娛樂」一樣易懂。
它的介面簡潔,問題覆蓋範圍極廣:既有嚴肅議題(美聯儲會降息嗎?),也有輕鬆話題(Taylor Swift 和 Travis Kelce 會在 2025 年訂婚嗎?)。這種搭配大幅提升了用戶參與。
更重要的是,平台精準捕捉了資訊獲取習慣的變化。
傳統媒體告訴你「該怎麼想」,民調告訴你「別人怎麼想」,而 Polymarket 告訴你「人們願意用資金押注的觀點」。
對於對傳統機構日益不信任的使用者來說,這種差異至關重要。
如今,Polymarket 的用戶已超 130 萬,累積交易量約 200 億美元,每月交易量穩定在 10 億美元以上。
2024 年大選徹底證明了平台的潛力:當主流民調顯示選情膠著時,Polymarket 用戶始終傾向於川普獲勝,而最終結果驗證了這一預測。
儘管有人爭論:平台聚合的究竟是「真實智慧」,還是僅僅反映了「加密貨幣用戶群體對政治的偏好」,但這一結果無疑印證了預測市場的核心主張 —— 用資金支撐的觀點,往往更接近真相。
當然,作為預測市場,Polymarket 偶爾也需要回答一些「哲學性」的問題,例如「什麼是西裝?」2025 年 6 月,投注者為「烏克蘭總統 Volodymyr Zelenskyy 是否會在 7 月前穿西裝」下注近 7900 萬美元。當 Zelenskyy 在北約會議上的照片流出 —— 他穿著黑色配套夾克和長褲,搭配有領襯衫,卻腳踩運動鞋 —— 網友們炸開了鍋:鞋子不對,算西裝嗎?布料配套但剪裁休閒,算西裝嗎?平台請來時尚評論家 Derek Guy 作為專家,他給出的結論是「既算西裝,也不算西裝」,等於沒解決問題。這個市場的結果最終引發了兩次爭議。這就是「無信任、去中心化驗證現實事件」的代價:最終可能需要「區塊鏈預言機」來裁決服裝語義,而 7,900 萬美元的賭注就懸於此。
未來:代幣、挑戰與更大的野心
27 歲的 Shayne Coplan,已然證明了自己的核心信念- 預測市場具有重要價值。
代幣的暗示表明,平台的下一階段已開啟。 $POLY 代幣的推出,將推動 Polymarket 從「實驗性預測市場」全面升級為「完整加密生態系統」。
代幣持有者可能獲得治理權、手續費分成、平台特殊存取權限等權益。具體細節尚未公佈,但發展方向已十分明確。
不過,代幣策略也暗藏風險:它可能在 Polymarket 剛獲得合法性之際,再次引發監管機構的關注;也可能讓將平台視為「預測工具」而非「加密項目」的用戶感到疏離。
但從策略角度來看,這項決策有其合理性:加密貨幣專案發行代幣,是為了分散所有權、激勵用戶參與,並實現平台與用戶的利益對齊。
如果預測市場真的代表了「資訊發現的未來」,那麼代幣或許能加速其普及,同時回報早期支持者。
Coplan 近期的計畫反而頗為務實:每週日,他會看橄欖球比賽,同時測試 Polymarket 美國版新應用的 beta 版本。
工作仍在繼續,賭注不斷湧入,市場始終在揭示人們「真正相信的事」。
從浴室裡的小項目,到估值 90 億美元的企業,Coplan 花了五年。
未來五年,將決定預測市場能否實現更大的突破 —— 成為「集體智慧的新基礎設施」,甚至「真相本身的交易市場」。
而現在,這位 27 歲的億萬富翁,正專注於「把事情做好」。
浴室辦公室早已成為過去,財務困境也已解決,監管糾紛暫告一段落。
支撐他走到現在的,仍是最初那份創業初心:預測市場是個好理念,不該只停留在白皮書裡。
市場已經證明他是對的。
未來會怎樣,時間將給出答案。
新手閱讀:《 比民調更準?Polymarket 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