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d 罕見下注,Lighter 與它的天才創始人

頂級資本排隊來送錢。

Lighter

撰文:Eric,Foresight News

Perp DEX 在最近幾個月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 HyperLiquid 破圈之後,頭部項目各顯神通。 HyperLiquid 透過團隊的營運能力在沒有融資的情況下大放異彩,Aster 抱上了幣安的大腿,利用「大哥」的影響力快速搶佔市場。而 Lighter 則是選擇了擁抱資本。

《財星》雜誌在 11 月 11 日報道了 Lighter 最新一輪 6800 萬美元的融資,投資陣容堪稱強大,不僅包括了 Founders Fund、Ribbit Capital 和 Haun Ventures,連幾乎不進行投資的網紅券商 Robinhood 都忍不住用腳投票。

除了融資之外,報告也向我們展示了 Lighter 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從交易到 AI 再回到交易

Lighter 創辦人 Vladimir Novakovski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專注於自己熟悉的領域。與許多從 Web3 產業轉向 AI 的創業者不同,Vlad 選擇了反其道而行。

Vlad 年輕時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在許多人還在背一元二次方程式求解公式的年紀就入選了美國國家隊參加國際資訊學和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 16 歲,Vlad 進入哈佛大學並在 3 年後提前畢業,18 歲就被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和做市商之一 Citadel 的 CEO Ken Griffin 親自邀請加入。

在近 15 年的工程師和交易員工作經驗之後,2017 年,Vlad 與在投資公司 Addepar 共事的 Scott Wu 共同創立了 AI 社群網路平台 Lunchclub。

Lunchclub 獲得了約 3,000 萬美元的融資,在疫情初期,其產品吸引了大批渴望結識新朋友的用戶。但到了 2022 年,成長開始停滯。 「我們當時有三條路:一是努力讓它盈利但規模較小;二是想辦法讓它從現在的樣子發展成類似 TikTok 或 Snapchat 那樣的平台,但似乎都不太可行,」Vald 表示,「第三條路:轉型去做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這一年,兩名創辦人分道揚鑣,Wu 離開 Lunchclub 並創立 AI coding 公司 Cognition,該公司估值已經超過了百億美元。留在 Lunchclub 的 Vlad 決定帶領公司轉型,而轉型的方向正是他最擅長的交易,轉型之後的 Lunchclub 變成了 Lighter,Vlad 保留了 80% 的原班人馬,並在 2024 年完成了 2,100 萬美元的融資,Haun Ventures 和 Craft Ventures 領投,這筆融資並沒有公開投資,這筆融資只是參投或 Craft Ventures 領投,這筆資金並沒有公開投資。

事實上,Lighter 並非一開始就瞄準了 perp DEX 的方向。 2022 年底上線的 Lighter 是 Arbitrum 上的現貨 DEX,在 2023 年才開始轉型 perp DEX,並著手開發自己的 ZK Rollup,主網更是今年 10 月才正式上線。不過上線只有一個多月的 Lighter 已經成為了 TVL 僅次於 Arbitrum One、Base 和 OP Mainnet 的第四大 L2。連 OG 藍狐都感嘆沒想到客製化 L2 會比通用型 L2 先跑出來。

Lighter 是怎樣的 ZK L2?

在 OP Rollup 佔優勢的時候,就有很多遠見卓識的業內人士指出「ZK 才是 End Game」。時至今日,從 Brevis 到 ZKsync Airbender,我們終於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顯然,Vald 早已看穿了一切。

身為既有工程師經驗又有交易員經驗的創辦人,Vald 推出的 L2 幾乎是為 DEX 量身打造。

簡單來說,Lighter 把撮合、清算、風控等全部核心邏輯都做進了一套客製化的 SNARK 電路裡,並把最終狀態批次錨定到以太坊 L1。也就是說,Lighter 這條 L2 的設計是把「交易所邏輯」寫進了 ZKP 的電路裡,所有的設計都圍繞著如何更快執行交易與驗證交易。甚至 Lighter 的排序器僅有「排序權」,撮合邏輯固化在電路,排序器無法挑單或插單。

Lighter 將這套架構命名為 “Lighter Core”,其在文檔中表示,“Lighter Core 的可擴展性得益於其全新開發的證明引擎,該引擎專為交易所特定工作負載而從零開始開發。它利用新的算法和優化的數據結構,高效地生成此類交易證明。所有交易所特定的工作負載均通過用戶簽名的交易確定性地執行此類交易。

筆者在《Vitalik 盛讚的 ZKsync,可能真的被低估了》一文中解釋了 ZK 在驗證方面的優勢,理論上當交易被 ZKP 驗證後就實現了最終性,提交到以太坊 L1 上鏈則成為了 “流程” 問題。 Lighter 為了產生簡單證明提高了證明過程本身的複雜度,但優化了交易速度。

另外,Lighter 面向散戶的 0 手續費交易也是市場津津樂道的一點。 Lighter 並沒有具體解釋為何不收取手續費,但從其機制設計和 Robinhood 的投資,我們大致能猜到一二。

根據 Lighter 文檔,協議不向散戶交易者收取手續費,但吃單和掛單的延遲分別為 300 毫秒和 200 毫秒,而面向做市商和高頻交易者的高級帳戶,則分別向掛單和吃單收取 0.002% 和 0.02% 的費用,但二者的延遲為 0 和 150 毫秒。筆者猜測,針對價格敏感程度較低的散戶交易者實施免費但高延遲的設計,可能是模仿 Robinhood 的訂單流支付(PFOF)機制,向高級帳戶收取的費用就相當於 Robinhood 從做市商處抽取的提成。

如此,散戶的交易熱情高,高級帳戶的高頻交易有利可圖,Lighter 只需要向高級帳戶收取手續費就可以既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也可以從做市商手中收取可觀的費用。這種互相成就在交易數量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 Gas 費用。

這裡插播一下,目前 Lighter 積分計畫的第二季正在進行中,散戶和做市商都有相應的積分發放政策。對散戶而言,每周有 20 萬的總積分,將基於用戶的交易量、未平倉合約、收益等綜合計算用戶可得的積分數量,每週五發放。鑑於《財富》的報告中提到了融資也涉及了代幣權證,Lighter 的積分大概率是未來空投的重要考量。

天才也無法面面俱到

16 歲進入哈佛,3 年讀完全部課程,被 Citadel CEO 親自招募,這種爽文都不敢亂寫的經歷真實發生在了 Lighter 創始人 Vladimir Novakovski 身上,但即使強如 Vlad,也在 AI 社交創業中折戟。

帶著工程師和交易的天賦,Vlad 透過 Lighter 進入 Web3,引來了逐利的資本的排隊送錢。 Founders Fund 的合夥人 Joey Krug 表示,Vlad 和他組建的團隊在投資決策中佔了 85% 到 90%。

根據 DefiLlama 數據,Lighter 近期的交易量攀升到了首位,雖然因為 0 手續費,我們不排除空投獵人們的光顧。不過有趣的是,本來以為被 HyperLiquid 寫下句號的 perp DEX 終局之戰可能才剛開始。

加密貨幣屬於高風險投資,本網站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責任。

掌握虛擬貨幣、區塊鏈大小事